甘肃日报
2018年03月09日
第10版:脱贫攻坚

“有了帮扶干部,日子不一样了”

    本报记者 洪文泉 白永萍

    初春时节,阳光下的陇中大地暖意洋洋。走进渭源县会川镇干乍村,一条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直通村子中心的文化广场。举目望去,家家户户修建的小院落,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半山腰上。

    “以前村里基本以土坯房为主,有的甚至因为常年失修变成了危旧房。近两年,土坯房改造了,文化广场建成了,通村道路硬化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这可多亏了政府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帮助。”干乍村村支书王涛说,干了一辈子村支书,这两年的变化最明显。

    今年52岁的乔叔良是干乍村堡子社村民,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年以来,由于家庭困难,没钱盖新房,乔叔良一家4口人一直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危房”里。去年,在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动员帮助下,乔叔良优先享受到了危房改造补贴政策,在自家院里盖起了新房子。

    “起初,乔叔良说什么也不愿意盖新房,怕拿不到补贴,自己没钱还账。”作为乔叔良的帮扶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曾四发告诉记者,为了让乔叔良打消顾虑盖新房,村干部和帮扶队员可真是“下了一番功夫”。

    “要不是小曾他们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这么‘阔气’的新房子。”乔叔良的妻子符英秀指着新盖的砖瓦房说,“到底还是新房子敞亮。等天气暖和点了,就开始装修。”

    在干乍村干乍社村民乔健强家里,宽敞明亮的屋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电视、洗衣机、电烤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他的妻子正在忙着做午饭,两个孩子在屋子里嬉戏打闹。

    今年三十出头的乔健强家里有7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劳动力就自己一个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乔健强知道只靠种植15亩地,养活一大家子人是不可能的,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办,乔建强犯愁了。

    “除了种植土豆、小麦、蚕豆等,家里每年还会种植六七亩地的当归,因为不掌握药材种植技术,辛辛苦苦一年,收入最好的时候也只有1万元。”乔建强说,虽然他也做中药材买卖,但都是从地里收回来转手出售,赚取中间的差价,一年下来挣不下几个钱。

    在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乔建强的中药材买卖“成功转型”,从单纯的出售变为有规模的加工出售,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

    “去年一年,收了10万元的当归、黄芪,加工出售后,利润有6万元呢!”乔建强笑着说。

    “现在政策越来越贴心了,不仅为我们举办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还经常有人上门了解情况,为我们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乔建强感慨道,自己现在能从事中药材深加工生意,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功不可没。

2018-03-09 1 1 甘肃日报 c51160.html 1 “有了帮扶干部,日子不一样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