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2月14日
第11版:读 书

选择的眼光和分类的智慧

    伏俊琏

    周奉真的《中国古代韵文名句类编》放在我书桌上很久了,因为此书再版,他嘱我写几句话在前面。我踌躇了很久,一直未能下笔。当代中国的学者,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梁启超所说的为读书而读书,为学术而学术的人;一类是为课题而读书,为项目而学术的人。周奉真属于第一类。读书是他最大的乐趣,几十年手不释卷。他读书多,涉猎广博,且善于思考,对历史、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均有深入的体悟和研究,视野宏阔,眼光敏锐,见解新颖。

    《古代韵文名句类编》,说来并不复杂,一是挑选名句,二是归类编辑。但“选择”和“分类”则是做学问的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孔子当年作为教材的《尚书》就是古代文选,《诗经》更是从三千多首诗中精选出来的。至于司马迁的《史记》,全书始终贯穿着选择分类的方法:三千年的历史,哪些人应当选入,哪些人应当详写,哪些历史事件应当选入;全书如何分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摆到什么类型才合适等。这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识!所以其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的结构框架一旦建立,竟成为廿四史遵循的不祧模式。整理中国文化元典功绩最大的当属汉代的刘向,他的功绩就是对群书的整理和分类。在他的《别录》基础上形成的《七略》和《汉书·艺文志》,分类群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被奉为中国学术之圭臬。而真正意义上对大自然、对人类本身进行分类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是一部了不起的学术巨著。它把九千多个字按部首分为540类,过去学者多认为这是许氏文字学意义上的分部。我认为,其意义远不至此。如果纯粹是根据字形来分部,为什么540个部首中有一些零部首(又名空部首,只有部首,没有统辖的字)。而《说文》中很多字的解释(全书第一个字即如此),就根本不是文字学的解释,完全是汉人经学的说法。所以,作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后汉书》本传语),他是以经学家的身份研究文字结构的,他对文字的分类,其实是对万事万物的分类,反映的是汉代人对世界的看法。同样的道理,研究唐代文化,不参考《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等的分类,就有可能犯“执曹公之律令以案肃慎氏之不贡楛矢,丁零之盗苏武牛羊也”(余嘉锡《古书通例》语)一样的错误。

    这么说来,《中国古代韵文名句类编》把精选的1400多条韵文名句按内容分为22个大类,164个小类,确实是了不起的。没有对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包罗万象的内容有深入系统地了解和体察,要想作出合理的分类,只能是庸人治丝,愈理愈乱。虽然古代的类书,现代的各种分类辞书可以参考。但周奉真的分类有自己的特点,他作为主体,宏观统摄古代韵文名句:这1400多条名句,都是任他驱遣的对象,都是表达他的思想情感的囊中之物,都是他眼中的天地山川、四时风光、草木花卉、鸟兽虫鱼;通过这些名言警句,表达他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他爱国忧民的情怀,书写他对政治兴亡、社会发展、自然物理、人生价值的看法,展示他对崇高的人生修养和高贵品质的追求……

    我有一个观点,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著作,但古代中国并非没有文学史,古代中国的文学史有多种形态呈现,其中“选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文学史。从《昭明文选》到《古文辞类纂》,再到《经史百家杂抄》,这些优秀的选本,就是通过选哪些文章,如何分类,如何排序,体现选家的文学观和文学发展观。同样的道理,周奉真通过精选1400多条韵文名句,全面体现了他的政治观、人生观、文学观。至于他对所选名句准确朴实的解释,读其书者自当体会,这里就不辞费了。

    周奉真身上体现出来的更多是读书人的气质。他尊重知识,尊重读书人。因他二十多年前读过我的小书《敦煌赋校注》,至今时常念及。迎着春风涵咏他选录的名言韵语,别是一番情趣。

2018-02-14 1 1 甘肃日报 c47139.html 1 选择的眼光和分类的智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