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2月14日
第03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一号文件暖山村

    本报记者 周者军

    “中央刚刚下发的一号文件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作了全面部署。”2月6日中午,徽县榆树乡榆树村村委会小小的会议室里挤满了村里的干部群众和返乡务工人员,在这里,一堂生动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课正在进行。

    当天,榆树乡的帮扶单位交通银行甘肃分行的帮扶干部和兰州市委党史研究工作者姬广武组成宣讲团,专程赶赴榆树村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对我们西部贫困地区来说,2020年之前的乡村振兴,核心还是脱贫攻坚。榆树村作为徽县确定的88个精准扶贫重点村之一,要早日实现小康,必须全面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领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的深刻涵义……”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宣讲团正为乡亲们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和讲解。

    聆听着贴近实际、通俗易懂的宣讲,整个会场气氛热烈,村民们纷纷议论开来。

    “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我们农民忙活了一年,最期盼的就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贵成首先发言。

    李贵成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会场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贵成告诉记者,他家5口人,媳妇外出打工,而他则守着20亩山地在家务农,一年下来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本来底子就薄,再加上女儿患有面部血管瘤,每年光医药费就要好几万元,生活很是困难。2017年,李贵成加入村里的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中蜂30多箱,蜂蜜卖到了35元一斤,一年下来仅养蜂就挣了近万元。

    李贵成的话音刚落,村支书陈云发就接上了话茬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可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陈云发告诉记者,榆树村地处徽县北部山区,山大沟深、人多地少。2012年以来,在帮扶单位的倾力帮扶下,村里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排洪渠道、五保家园、党员活动室、村卫生所等项目全部建成。2016年开始,依托村子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高,灌木繁多、花草密布等优势,榆树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业,目前,村里中蜂养殖1300余箱,2017年,实现产值50多万元。同时,村里发展苗木800余亩,开办网店11家,201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750元,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51户179人,下降到现在的13户19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鼓励各界投身乡村建设,怎样理解?”驻村干部马二虎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姬广武回答道:“鼓励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就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师等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听完回答,马二虎期待地说:“借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建成‘村在景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

    谈笑间,互动式的宣讲仍继续进行。初春的阳光洒在过年气息浓郁的山村里,映在群众憨厚的笑脸上。

2018-02-14 1 1 甘肃日报 c47085.html 1 一号文件暖山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