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2月09日
第14版:探索·军事

太空战究竟有多远

    美国X37-B空天飞机

    美国的地球轨道卫星(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SpaceX龙飞船

    “猎鹰重型”火箭于北京时间2月7日凌晨,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首次发射试飞。

    段挺

    核心提示

    1月7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用“猎鹰9号”火箭,将美政府的神秘航天器“祖玛”发射至近地轨道。仅仅1个月后的2月7日,“猎鹰重型”火箭也完成了首次发射。这意味着,大运力廉价太空运送正在变成现实,甚至人类建立月球基地也变得指日可待。此前,SpaceX公司还曾为美军发射NROL-76军事卫星和空天飞机X-37B。美国接二连三的太空探索活动,其目的、影响何在,不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毋庸置疑,当宇宙飞船、空间站、月球登陆等太空活动被人们津津乐道时,其背后都包含着无法忽视的军事价值和用途;当移动通信、导航定位、气象播报等社会活动被我们司空见惯时,其背后也攸关着国家安全和战争胜败。人类利用太空改变生活的同时,也随之创造了太空战。

    什么是太空战

    太空战,也称天战或空间作战,是以夺取太空控制权为直接目的,运用或针对太空军事力量实施的攻防对抗行动。狭义上,太空战指交战双方太空军事力量之间,以太空为战场的直接对抗。广义上,一方运用太空军事力量对另一方所采取的行动,或一方运用非太空军事力量对另一方太空目标所采取的行动,都属于太空战范畴。迄今为止,狭义的太空战尚未出现,而广义太空战中,天基力量实施的太空支援作战行动已多次上演。太空战的内涵与外延之所以不断丰富和拓展,说到底是因为人类的太空活动范围和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扩大,人类在陆、海、空领域的战争认识和实践发展莫不是如此。

    人类在哪里生产生活,就会在哪里进行战争。自人类开始探索太空的那一刻起,太空战就注定会一步步到来。一方面,太空是国家安全的“命门”。随着太空的日益开发和利用,人类对太空的依赖也与日俱增,而太空系统却非常脆弱。如果一国的太空系统被破坏,不仅其经济、社会体系将难以运转,防御体系也随之崩塌。另一方面,太空又是能够倍增作战体系能力的“阀门”。由于太空独特的高位优势,使能够利用或控制太空的一方,也可获得在其他领域的作战主动权。毫不夸张地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谁掌握制天权,谁就主宰了战争。

    太空支援作战初露锋芒

    20世纪末的几次局部战争和军事行动,向世界展现了太空支援行动的巨大价值作用,如美军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空袭利比亚,都因为有了太空“千里眼”和“顺风耳”,军事打击效果得到了极大提升。海湾战争更是成为太空战发展的分水岭,太空支援作战第一次大规模亮相。战争中,美军动用了72颗军事卫星,同时还征用了一些商业卫星,在海湾上空编织起一张庞大“天网”。联军依托“天网”,获得了情报、侦察、监视、通信、气象、导航、定位等全方位支援保障,精确高效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反观伊拉克,由于没有制天权,不仅国家防御和指挥体系顷刻瓦解,就连飞毛腿导弹都发射不出去。原因就在于,美军的卫星系统能够提供3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确保了“爱国者”系统的及时反应和准确拦截。因而,与其说海湾战争是空中力量主导的战争,还不如说是太空力量“导演”的战争杰作。

    小试牛刀后,太空战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继续大显身手。在一次次令世人惊叹的同时,也让各国充分认识了这种高端作战的特点。一是,高科技。太空技术以高标准和高集成度著称,只有少数大国拥有自主研发和独立制造太空装备的能力。而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在太空技术上给予他国慷慨协助。因此,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只能望“天”兴叹。二是,高成本。一方面,资金成本高。太空战是名副其实的高消费品,无论卫星还是火箭,导弹还是预警系统,动辄就是上亿到数百亿美元的投入。没有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就买不起太空战的入场券。另一方面,时间成本高。航天器和太空武器,从设计、研发、测试、制造到发射,周期长、风险高,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将导致前功尽弃。三是,高效能。一方面,信息化军队的作战效能高度依赖天基系统,美军80%的信息传输、90%的军事通信、95%的侦察情报、100%的导航定位和气象预报,都依托天基系统实现。可以说,信息化军队建立在天基系统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高技术投入,也带来高回报。从近期几场战争看,美军作战行动持续时间越来越短,其打击链周期由海湾战争的48小时,缩短到伊拉克战争的10分钟,这主要得益于其越来越强大的天基支援系统。

    这些特点决定了,太空战只能是少数国家才有“资格”玩的高级“游戏”,同时也必然是大国之间激烈争夺的“制高点”。太空战不仅带来了信息化战争,也在人类战争史上形成了一道鸿沟。

    太空战“战前准备”紧锣密鼓

    在太空优势的诱惑和对自身经济与国家安全需求的多重驱使下,各大国一刻不停地加紧太空备战,纯粹意义上的太空战正加速到来。

    太空武器化进程明显加快。所谓太空武器化,就是在外层空间部署直接用于作战的武器系统和平台。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就进行了多次反卫星武器试验。美国先后开发的太空武器项目超过60个。前苏联不仅在“礼炮”号空间站试验了反卫星导弹,还在1982年发射反卫星卫星摧毁一颗靶星,成为首个拥有反卫星实战武器的国家。虽然国际上一直强烈反对,但太空武器化的趋势从未停止。正如《天权论》作者奥伯格所言:“太空的武器化不可避免,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近年来,新一轮大国太空技术竞赛趋势加剧,具有太空作战性质的在研、在试飞行器和武器装备与日俱增,如空天飞机、高超声速飞行器、天基定向能武器、天基反卫星平台、太空雷等。同时,研发和试验进度也明显提速,如美军X-51A、HTV-2、AHW等多个高超声速武器都在密集研发和测试中;空天飞机X-37B已连续进行4次飞行试验。俄罗斯似乎动作更快,不仅完成高超声速飞行器“锆石”和YU-71的多次试飞,还公开宣称2到5年形成装备。虽然这些试验武器距离投入实战还有不少距离,但可以预见的是,它们将极大丰富太空攻防手段,包括天对“地”或天对天动能撞击和定向能毁伤、空间捕星、外空拦导等,从而真正实现太空打击行动。届时,太空作战方式将全面升级换代,联合作战也将被重塑。

    太空力量体系日益壮大。太空力量主要由天基作战力量、天地支援力量和保障力量构成。在大国太空军事竞争的推动下,这支神秘的新兴力量正在走向战争前台。一是,太空力量领导指挥体制不断优化。20世纪80年代,美军分别组建了联合航天司令部和各军种航天司令部。此后几经调整优化,现已形成军政军令适度分离的3级太空力量领导指挥体制,体系关系进一步理顺。与美军不同,从苏军到俄军实行的都是军政军令合一的太空力量领导指挥体制,但也随着发展多次改组。需要指出的是,机构不断扩大、地位日益提升、结构更加优化,是美俄太空力量体制建设的共同趋势。二是,航天部队由小变大。航天部队建设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美军虽然到20世纪90年代才组建首个航天师,但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航天部队建设一路领先。不仅各军种都成立了航天部队,还按功能配备系统,形成了体系化力量。如空军航天部队下辖2个航空队与1个太空-导弹系统中心,分别统辖多种联队,其下又设各种大队、中队、小队。目前,美航天部队已成为包含现役、预备役、文职人员共3万多人的精干力量。虽然美国国会最终删除了《2018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建立独立天军的条款,但却明确了军事航天改革的要求,以确保这支当今最具实战能力的航天部队更加强大。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航天兵部队。苏联解体后,受多种因素制约影响,俄航天部队建设走过一段坎坷之路,航天兵先独立、又编入、再独立出战略火箭军。几经反复后,在2006年与空军空天防御部队合并为空天防御兵,规模达7万人,航天部队的战略地位和壮大趋势得以巩固。2015年,俄将空天防御兵与空军组建为空天军,航天部队建设大幅提速。三是,空天力量融合发展。空、天环境自然衔接,作战活动不可分割,先天决定了空天力量融合发展的路径。美军一开始就采取“空军主导、空天一体”的建设模式,即在空军基础上建设航空航天部队,确立了航空兵、军事航天、战略导弹三位一体的力量体系。空军航天司令部不仅具体负责美军太空作战指挥,还掌管着美军90%的航天力量。俄军航天力量建设现已开始转型,由前期“独立航天兵”模式向“空天一体”模式加速转换,空天力量一体发展的意图鲜明。通观美俄航天力量建设发展历程,“空为主体”的航空航天部队是必经阶段,逐步过渡到“天为主体”的航天航空部队,或独立天军也是势之所趋。更长远地看,空天网电力量一体融合发展也并非没有可能,这既是空、天战场独特的高位优势和信息集散优势决定的,也是联合部队建设与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决定的。

    太空作战理论创新完善。太空作战理论是太空军事理论的核心,也是各国认识和设计太空战的集中体现。美军自1982年颁布第一部太空作战条令《军事航天理论》以来,不断开拓创新,已发展为研究太空战理论的领头羊。一方面,其理论体系趋于完善,迄今已发布3种、6个条令,涵盖作战思想、原则、任务、样式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理论驱动引领作用突出,特别是21世纪颁布的5个条令,确立了“以天制地”的核心思想,突出了空天机动、全维联合、全域攻防的要求,明确了太空对抗、太空支援、太空力量增强、太空力量运用等主要任务。不仅为太空力量的组织、训练、装备发展提供了依据,更为实施太空战做好了理论准备。为应对美持续升级的空天威胁,俄在苏军基础上,加快形成适合自身的太空作战理论。由于实力欠缺,俄军尚不以控制太空为目标,而是基于进入和利用太空来创新太空战理论。进入21世纪后,俄军更新了空天防御构想,提出了运用多种力量“以地制天”的思想,并将太空划分为近地太空和月球太空两大战区,把战略性空天战役作为实施太空战的主要模式。随着空天军的建立和新实践的发展,俄太空战理论也将进一步调整完善,以适应太空作战需要。

    真打实演愈加频繁。信息化战争的演进一日千里,“临战”的“焦虑感”促使大国不断辅以演习来强化太空备战。自2001年开始,美军举行了11次“施里弗”系列的太空战计算机模拟演习,以检视太空战能力、推动作战理论研究、保持太空优势。2014年以来,“施里弗”演习频次大幅增加,由前期每两年1次调整为每年1次。演习关注点逐渐从战略层次的太空力量运用向战术层次拓展,从单一太空作战向空天网电融合作战、联合作战延展,且演习对象多次针对中、俄。演习中,天基反卫星武器、定向能武器、空天飞机等新型武器和试验装备频频亮相,实战意味十分强烈。近年来,美国利用乌克兰事件和朝核问题,在俄周边加快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担忧。俄为应对空天安全挑战,已连续多次举行大规模空天防御作战演习。2015年,俄将组建不满3个月的空天军投入叙利亚战场进行锤炼。俄空天军利用格洛纳斯卫星系统组网,支援作战行动。不仅高效保障空中力量实施高强度作战,还数次引导海基巡航导弹实施远程精确打击。两年多时间里,俄空天军以战代练,成效显著。既成功扭转了叙利亚战局,又加快提升了空天一体作战能力。

    风吹帆动,大国太空备战的涟漪效应也不断显现,其后续影响或将远超想象。一是,全球公域空间竞逐激烈。为抢占未来战争的舞台,各大国不仅会加快争夺太空,还将进一步争抢与太空息息相关的网电空间。在示范效应的刺激下,深海空间也将难以幸免。一旦掀起瓜分全球公域的浪潮,全球安全与治理将遭遇重大挑战。二是,战略欺诈此起彼伏。“星球大战”殷鉴不远,太空备战带来的是大国间全方位的竞争,既是经济实力的角逐,也是时间耐力的比拼,更是谋略智慧的较量。美俄一边发出“攻击太空资产就视为战争”的恐吓,一边倡议禁止部署太空武器,一边又不时“曝光”太空武器研发进度。明枪暗箭,虚虚实实,战略欺骗与战略塑造正在同台上演。三是,战略平衡脆弱维持。一旦新太空武器研制成功并部署,各国现有空天防御体系将被彻底颠覆。这样一来,拥有以天制地能力的霸权国家或将放胆实施先发制人打击,但同时也将迫使拥核自保的国家采取接警即射的做法,以免核能力先被摧毁,从而重新引发核盲动与危险互动,甚至意外点燃太空战的导火索。如此,则无论大国小国,都将难以独善其身。

    (作者单位 陆军步兵学院)

2018-02-09 1 1 甘肃日报 c46165.html 1 太空战究竟有多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