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2月05日
第04版:理论

【专家视角】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李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其著作《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指出:“中国现在是,而且一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实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在人均产出上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延续至15世纪。在技术水平上,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以及对辽阔疆域的管理能力上,中国都超过了欧洲。”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中国未能跟上西方工业革命的步伐,鸦片战争又将中国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

    在惨痛的现实和教训面前,自19世纪初期,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认识到,要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推进国家的现代化。他们为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现代化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现代化踏上起飞的进程,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现代化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1978年之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在这种构想之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通过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经济,取得了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上中等收入国家。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0万亿元,相当于11.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4万元,相当于8100美元左右。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2015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比1981年提高了8.57岁。

    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那时,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将更加接近美国的水平,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我国现代化的新起点,必须在此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一方面,我们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另一方面,随着新科技革命成果的不断涌现及其广泛应用,从全球范围看,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将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现代化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将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现代化的征程中不能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前行。   (摘编自《求是》)

2018-02-05 1 1 甘肃日报 c45131.html 1 【专家视角】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