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2月05日
第01版:要闻

【新春走基层】助农增收的信用“白名单”

    本报记者 沈丽莉 杜雪琴

    “我家13亩苹果园,每年的纯收入就有12万元。几年积攒下来,不仅供出来两个大学生,还新修了房子,买了自己的车。”静宁县李店镇王沟村村民王国宗是静宁县最早开始种植苹果树的农户,苹果让王国宗过上了好日子。

    不过,好日子也有“难肠事”。原来,每年冬末春初是王国宗日子最难的时候,新收的苹果都存进仓库了,来年5月才能卖到钱,但买苹果包装材料、给地里上肥、雇人修剪果树枝丫,这些都得花钱,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少说也得4万元。

    “农村人,凑齐4万元不容易,找亲戚朋友借一两次还可以,年年借就费事了,贷款更是行不通,程序繁琐不说,单要找个公务员的担保人这一点都达不到要求。”王国宗说出了自己的烦恼。

    “现在好了,我进‘白名单’了。”王国宗告诉记者,“白名单”让他今年在没有担保、没有抵押的情况下就贷了10万元的款。

    原来,王国宗所说的“白名单”,是农业银行立足苹果产业,助推扶贫产业开发打造的一款新兴惠农贷款产品。

    据农业银行静宁县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农户的苹果亩产、苹果质量、年收入等指标,农业银行针对不同类型农户研发了特定授信模型,匹配一定授信额度,批量建立预授信客户“白名单”,凡是列入“白名单”的果农,均可获得3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果农贷款,农民只需要提交一张纸的基本情况,就可以用手机银行办理贷款。  (转2版)

2018-02-05 1 1 甘肃日报 c45109.html 1 【新春走基层】助农增收的信用“白名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