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1月31日
第11版:文 摘

“丹书”莫藏“金壶”

    王厚明

    《晏子春秋》记载,春秋时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打开发现里面有一张用丹砂写的布条:“食鱼无反,勿乘驽马。”齐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翻面,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翻面,是说不要耗尽民力。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把卑劣的人留在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既然有这样的箴言,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悬挂里巷大门而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金壶丹书”也由此常指空有好的主张而不被落实,值得世人警示深思。

    “金壶丹书”现象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并不鲜见,有的地方一有上级重要会议和指示精神,生怕被认为政治不敏感思想不重视,习惯简单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了事;对上级决策指示唯恐宣传不力、贯彻不快,于是看风向、造亮点、出花招,急于见报亮相、出名挂号以示落实;有的热衷纸上谈兵,计划方案措施想得周全、规章制度评估定得齐全、承诺书决心书责任书一应俱全,却往往讲在嘴上、贴在墙上、躺在柜中;有的赶时髦、比气派,攀比制作精美炫目的视频DV、专题宣传片,用精致的形式主义代替真抓实干。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值得审视的是,如此“丹书”大多华而不实、虚空有加,看似在行动有贯彻,却仍是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的伪落实、虚落实、浅落实,把本该付诸行动的“丹书”藏在了奉迎的“金壶”里。最终助长了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只会让群众反感,严重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威信。

    马克思指出:“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当前,无论是重要精神的学习贯彻,还是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不能一味空喊大喊“丹书”般的口号,却藏之于计划方案、包装花哨的各类宣传媒介的“金壶”里,而疏于落实、抓建、推进,齐景公的疑问和晏子的作答是一个警醒,那就是“丹书”莫藏于“金壶”。

    “丹书”很美,但不落实就是空话,“金壶”很美,但不能用就是摆设。

    (摘自《学习时报》2017年12月15日)

2018-01-31 1 1 甘肃日报 c44341.html 1 “丹书”莫藏“金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