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1月25日
第09版:甘肃省两会特刊

炼好“创”字功 念好“融”字诀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一不是科技强国。科技是国之利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继续奏响“创新驱动”的号角,鲜明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仔细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余次提到“科技”、五十余次强调“创新”,创新位列新发展理念之首,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的地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过去的五年,是科技系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支撑小康社会与创新甘肃建设目标努力奋斗的五年,是我省科技创新整体能力显著提升、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是科技体制改革系统部署、科技创新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的五年。一是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域创新布局,出台了《甘肃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落实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启动运行新科技计划体系,深入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科技创新政策有效落地。二是兰白试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实施“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创新主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分别占全省企业总数的53.7%和55.8%。试验区内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7.58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7.3亿元,在全省占比达到18.2%。R&D经费占GDP支出比重2.3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23亿元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稳健投放,11支子基金总规模已超过50亿元。三是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12家,较2016年净增长176家,增长率40.4%,增长数量和增长比例均创历史新高。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19家,总数达到77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以兰白试验区为核心,引领辐射带动酒嘉、金武、天水、陇东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快速发展。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推进。2017年是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年”,以“后补助”的方式,对全省遴选出的28项成功转化项目进行了奖励补助,累计实现经济效益44.7亿元。新修订的《甘肃省技术市场条例》使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全社会对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明显增加,初步实现了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五是科技创新助推脱贫攻坚。紧紧围绕全省脱贫攻坚“一号工程”,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下足“绣花”功夫,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见效。实现了622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村15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2440个,通过技术示范、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致富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六是基础研究持续快速发展。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在创新型甘肃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16年全省R&D经费与GDP之比为1.22%,科技投入持续增长。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58项,创历史新高。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更加规范,在甘两院“院士”总数达到19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七是创新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扎实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布局更加完善,国内科技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2017中国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参展成果380多项、展品980多个,技术交易签约项目202项,交易额12.2亿元,科技交流合作从全面参与到深度融入。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甘肃科技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区域发展特征明显。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稳居全国第18位,成功跃升至第二梯队。纵观区域发展,全省科技创新水平呈现出西高东低中强南弱的态势。兰白试验区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局面,成为国土中轴线以西的创新高地。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数量和增长比例均创历史新高。兰州高新区综合排名相对147个国家高新区提升34位,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上升21位,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升25位。三是人才聚集效果明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人才链,优化引才环境,加大引才力度,启动了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甘肃)“招才引智”新平台建设,开启了聚集国家高端人才资源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四是创新政策成效突出。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创新政策在全省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进入新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如何更好地体现创新驱动的第一动力?打破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藩篱,放大“创新红利”释放面,形成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融合创新发展路线,是创新驱动战略在进入新时代的发展之道。

    在经济发展中推进创新、创业、创造。目前,我省经济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举“创新、创业、创造”旗帜,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循环发展,推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发展原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重在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将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我省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形成创新资源、产业资源和人力资本高度聚集的西部重要创新发展高地。创业,重在推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就甘肃而言,一是优化各种生产要素配置,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二是发挥“互联网+”的支撑作用,构建“互联网+”产业创新网络和新型研发机构。三是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业态,打造“双创”升级版。创造,重在强化基础研究。“高楼万丈平地起”,唯有筑牢基础研究的地基,方能建起坚固挺拔的科技大厦。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如何强化基础研究,就甘肃而言,一是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部署,二是加快省级科技创新基地整合优化,三是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创新源头供给。

    在科技创新中推进融通、融合、融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新兴市场的需求,行业间的界限逐渐趋于模糊,不同领域间出现了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新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已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提升到空前高度,而城市化战略正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抓手之一。以“产业园区模式”,为新型城镇化造血,对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为进一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快过慢都不行。究竟要如何实施,如何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实现城乡融合……这一系列问题也将成为“创新+三农”融合发展的“重头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如何实现融通发展,就甘肃而言,“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方面要摸清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不融通、产业发展与创新要素不融合、市场需求与科研成果不融智的“结节”,促进各领域的相互渗透、相互延伸;另一方面,要找准市场发展与科技创新、产业布局与创新优势、成果转化与研发活动、经济建设与军工技术相融合的“突破点”,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创新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此时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错过了整整一个时代。因此,我们必须练好“创”字功、念好“融”字诀,勇立潮头,让创新成为甘肃发展最强劲的引擎。

2018-01-25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1 1 甘肃日报 c42774.html 1 炼好“创”字功 念好“融”字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