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1月10日
第07版:国内要闻

春风吹过满眼绿

    (接1版)移动土石方、调运柴草、埋压沙丘,先后投入劳动力165万个,移动土石方170万立方米,调运柴草2500万公斤,栽插风墙61公里,人工固定流动沙丘1.85万亩,阻止了流沙前移,使35%的移动沙丘得到基本控制,全县18个危害最严重的风沙口得到了有效治理,彻底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

    “一定要把沙挡在家门外”

    冬日午后,天空湛蓝。年逾花甲的吕丰斌老人手拿一把闪闪发光的“勺锨”向村里的风沙口走去。

    吕丰斌是中东镇上三分村一组人,对他来说,他的人生就是一部植树的历史。像这样的“勺锨”,吕丰斌已经记不清用了多少把了。在他眼里,只要能治沙造林,护好庄稼,多出几分力气,多用坏几把“勺锨”都是理所应当的。

    中东镇上三分村一组地处风沙沿线,是金塔县比较大的风口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十几岁的吕丰斌便跟随村里人一起植树。

    那时,庄稼离沙窝只有几十米,棉花苗刚钻出土地,一场风沙就将棉花苗子连根拔起,拔了再补、补了又被刮。

    大风过后,村民院子里是半墙高的沙堆,眼看风沙就要毁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吕丰斌横下心来说,一定要把沙挡在家门外。于是,他带领全组老少,开始了治沙造林。

    身为一组组长的吕丰斌带领群众,春秋两季开展压沙和植树,夏秋两季保护树木。其他组植5棵,一组就植10棵。“我们组风沙大,受害严重,所以任务也重。”吕丰斌说。

    起初,吕丰斌看到毛柳树冠大、挡沙效果好,就带领群众大面积栽毛柳。无奈毛柳抗旱效果不好,前面栽,后面死,群众看不到成效,纷纷撂挑子。分析原因后,吕丰斌挨家挨户为群众做工作,然后带头栽种红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08年春季,金塔县林业部门向上三分村一组调拨了3000多株沙枣、红柳和新疆杨树苗。村民在吕丰斌的带领下,纷纷加入了植树造林的行列。

    如今,常年劳作使吕丰斌老人脸变黑了、腰变弯了,皱纹也多了。令人欣慰的是,上三分村一组的风沙口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庄稼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顺着吕丰斌老人皴裂的手所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村里的风沙口已被杨树、红柳等树木堵得严严实实,林间不时有野兔跳出……

    让绿色梦不断延伸

    走进金塔县城西防护林,欢快的鸟群不时飞过,留下串串悦耳的歌声……

    防护林站组织的树木修剪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护林员们正忙着挨个对苗木进行精细化修枝,确保来年树木的成活率。

    护林员张吉华介绍,如今,这里的造林面积达到了3万亩,栽植苗木100多万株,树木成活率也逐年提高。

    “十二五”以来,金塔县累计投入生态治理资金5.4亿元,吸纳社会治理资金9500万元,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100多万元,为防沙治沙提供了财力保障。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保护、国家沙漠公园等生态治理项目15项,完成人工造林24.5万亩、生物及人工治沙62.7万亩,特别是引进国内外仿真灌木治沙、PLA生物袋固沙等试验项目,治沙效果较传统方式提高了4倍以上,境内35%的移动沙丘得到控制,18个重点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积极搭建科技试验推广平台,成功试验推广了戈壁客土造林、滴灌生物治沙、梭梭水钻栽植、肉苁蓉嫁接等多项治沙造林新技术,使林木成活率达96%以上,滴灌生物治沙技术开创了全省先例。

    2016年开始,金塔县启动实施了环城防护林建设工程,计划利用5年时间,完成投资3亿元,在城西、城南、城东3个片区完成以胡杨为主的人工造林5万亩,着力打造国内最大的人工胡杨林,构建酒嘉经济圈绿色生态屏障和旅游休闲胜地。为了推动项目加快实施,金塔县与团中央、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启动了“共植胡杨·共享绿色”公益行动,采取义务植树、认种认养、对外招商等形式,鼓励社会各界在金塔栽植胡杨。该活动启动以来,累计获得捐资300多万元,栽植胡杨3万亩,建成了20多个主题纪念林,全县胡杨面积达到近13万亩。

2018-01-10 1 1 甘肃日报 c36893.html 1 春风吹过满眼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