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李娟”这个名字可能还比较陌生。十几年前,李娟在收集来的纸片上用密密麻麻的字写下她的生活、感想和领悟,投稿到新疆的文艺单位,使一些资深的编辑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能写出如此清新有才华的作品而感到震惊。
从《九篇雪》到《阿勒泰的角落》,从《羊道》系列到《冬牧场》,李娟行走在北疆草原,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阿勒泰”之风。她以一颗真诚纯净的心书写着自然和生命,勾勒出天山外哈萨克族聚居区的风情和文化,用一个平凡普通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她的生活和北疆,在散文中构筑了一个行走的世界。
在《羊道》系列散文(《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中,李娟恰到好处地展示了牧民与大自然生死相依之情,对牧民的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着他们原生态的生活与交流方式,使散文整体透出灵动原始的基调。
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村庄曾经是世界的源头,如今乡村普遍被时代放弃,但故乡依然是我们观察世界的情感样本。”李娟着力于书写所生活居住的阿勒泰地区,写出了自己的世界。
《羊道》系列散文写的是遥远地方的事情,戈壁、草原、雪山、帐篷、骏马、牧人,这些事情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来说,天然就有一种吸引力。阿勒泰地区是最典型的游牧地区,这里的哈萨克民族也是世界上仅存无几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每年迁徙路程500多公里,搬家次数最多的家庭平均每4天搬一次。在这样一个世界的角落,李娟面对大山戈壁,写尽阿勒泰的人、事、物,写下雪兔、河边洗衣服的时光、草原上的爱情和孤独、幸福和悲伤。
“李娟的叙述来自她的记忆深处,以及那片广袤沉静而丰腴的土地。她记住的,恰恰是易被人们所遗忘的那些正被现代文明分分秒秒侵蚀的、某种古老而民间的传统。”这是《羊道》在2011年获得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奖的时候,评委会给她的评语。的确,李娟以独有的文字体悟和观察视角书写着草木山川、日常俗世,不仅写出了边疆自然风光的柔软与寒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字一句的描绘让更多人了解到新疆风情独有的原生态文化气息,感受到大地与天空的寂静壮美辽阔和栖身于此地的人与物的和谐怡然,其作品中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都本能般的扎实成长,勾勒了一幅牧歌般的美好世界。
《羊道》所写的人物,是生活中本真存在的人物;所写的思想,是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写的感情是人民群众的痛苦、欢乐、憧憬、追求;所写的语言,是土得掉渣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这一切都是生活化了的浓而又浓的令人沉醉其中的原汁原味。“天气很少那样晴朗温暖。天空已经蓝了一整天了,只在中午最暖和的时候形成了一点点云。但是下午起了大风,又把天空刮得干干净净。我们望向门外,远处高耸的山石上,我们雪白的头山羊正在那里远眺着什么,纹丝不动。更远处森林蔚然,岑静凝重。”游牧生活是艰苦的,基本生活资源的匮乏、繁重的体力劳动、恶劣的天气气候……然而这一切,在李娟的笔下却有了一层诗意。
李娟的散文世界,不是平面的风景画,而是生活在其中,阿勒泰与李娟已经浑然一体。她说:我从不曾被写作磨损,也从不愿勒索一般强行书写。或许正是这种自然和真诚,让文字背后作者丰饶辽阔的内心世界显得更加干净而坦荡。
刘亮程曾这样评价李娟的文字:“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那些会写文章的人,几乎用全部的人生去学做文章了,不大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而潜心生活、深有感悟的人物又不会或不屑于文字。文学就这样一百年一百年地与真实背道而驰。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或者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
李娟用诗意的文字创造了一个纯净明朗的世界,这里有真正的生活,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意愿活着。在真实与虚构、生活与体验之间,在边缘与中心、欢乐与孤寂之间,在放牧时候眺望远方,在走夜路的时候大声歌唱。
《羊道》的散文极美,像是春天的花,秋天的叶,或者夜空中闪烁的熠熠星辉,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去欣赏,在一刹那或者持续一段时间里有一种感动,感动之后时或回顾,或径直将之忘掉,都是不要紧的事。重要的是,在阅读时体验到了极致的美,便已足够。
(《羊道三部曲》,李娟著,中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