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泳
白银市近年来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指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积极转变治水思路和发展方式。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3.1万亩,兴修梯田57.48万亩,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775.8平方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解决了58.9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落实各类水利投资49.67亿元。
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投资力度
近年来,白银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抢抓水利改革重大机遇,积极谋划,争取实施了一批重大水利项目——
在靖远县,总投资4.2亿元的双永供水工程建成通水,解决了靖远县双龙、兴隆、永新、北滩4个乡镇、23个贫困村、3.5万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在会宁县,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总投资达到8.76亿元,水源工程建成通水,配水管网工程基本建成。工程整体建成后,可解决会宁北部新庄塬、汉岔等11个乡镇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和2.5万亩农田灌溉。
黄河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白银段总投资9.55亿元,第一批项目已全部完成,第二批项目正在收尾,累计完成投资8.9亿元,新建堤防14.45公里,新建护岸及护坡90.53公里,提高了全市黄河两岸的防洪安保能力。
靖会甘沟干渠改扩建暨会宁县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和兴电齐家大岘隧洞除险加固工程,作为靖会、兴电两大灌区的关键性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建成,相继通水,分别完成投资9000万元、8000万元。
另外,白银市入列全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的7处泵站工程,已完成工农渠、旱平川、中泉、刘川4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新建(改建)泵站102座,已完成投资7.8亿元,极大地改善了灌区设备老化问题。
在农业灌溉方面,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区项目全面实施,累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完成投资5.9亿元,提高了水利用系数。
全市还先后建成11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5.7亿元,解决了58.9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率达到9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
推进防灾减灾强化环境保护
近几年,白银市共争取实施各类抗旱防汛项目67项,其中抗旱应急水源工程26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7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2项,江河主要支流治理项目2项,建成市、县预警会商平台6个,落实投资37099万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在全市的抗旱防汛和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同时,白银市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方针,深入学习宣传水土保持法,健全执法体系,坚持管理与建设同步跟进。完成了白银市水土保持三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封育区)复核划分;成立市、县(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6个,初步形成了市、县(区)、乡三级监督管理网络;修改完善了规费征收、方案审批、水保设施竣工验收等制度,使水土保持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白银市还争取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会宁县祖河项目区和会宁县新添项目区等17个水土保持项目,批复水土保持方案130个,48个生产建设单位完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260万元。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建成世茂农业生态林场、天马农场、正泰林场等12家林、农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4平方公里,投资7600多万元,为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此外,全市结合农村水利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清理重点城镇河道12条约500多公里,清理河道内违章建筑物45座,清理、处理河道内垃圾、弃渣、弃土等约25万立方米,规范整顿排污口8家。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停止河道采砂许可证的办理,对全市采砂场逐一进行登记管理,责令停产整顿71家,关停取缔无证非法采砂场76家。
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水利管理
白银市按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要求,制定出台全市用水控制指标考核制度,加快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步伐,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体系。
白银市以国家、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区为突破,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权到户、终端计量、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制度,在试点县区初步建立了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并印发了《白银市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方案》。水利部门在23个灌区有序推进水价改革,实现了新一轮水价调整平稳过渡。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县级水利建设管理站、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站、抗旱防汛服务队各5个,乡镇水利站69个,配备人员310人,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白银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仅今年上半年就通过公司投融资平台向各县区水利项目贷款融资13.6亿元,拓宽了水利投资渠道。
为理顺管理职能,白银市动力公司整体移交市水投公司,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建设;白银市水土保持工作站经省、市编办批复升格为副县级建制的白银市水土保持局,强化了水土保持工作职能。
此外,白银市成立了市水务局全面推行河长制领导小组,摸清了全市河湖现状,印发了《白银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