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2月22日
第01版:要闻

警惕“注意力”政绩观

——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系列谈之二

    本报评论员

    “领导下车后可视范围聚焦在前方三又二分之一处,咱们可以在这个地方建设项目。”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登的一幅漫画《就怕领导不注意》,形象刻画了某些干部只盯着领导“注意力”打转的畸形政绩观。

    “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下水道铺不好,是因为领导看不见;背街小巷治理不好,是因为领导不常去;扶贫项目不容易扶进偏僻乡村,是因为领导到不了。就说农村建设吧,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亮点工程”,农村道路建设、人饮工程、环境卫生整治、薄弱学校改造、文化广场、种植养殖项目等,大大小小的项目往一起堆,林林总总的“试点“往一起挤,更有甚者,各种荣誉都扎堆儿评。于是,亮点靓了,典型有了,奖牌满墙,各级领导纷纷而来。这些“造盆景”“垒大户”、甚至弄虚作假的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最关心领导的“注意力”,不考虑群众的“满意度”。有这种“注意力”政绩观的,不是一人、两人,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实际工作中,那些打着群众的幌子,却一门心思让领导注意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是对上级负责,其实揭开光鲜的面纱,背后是个人的私欲。在这种人眼里,只要上级满意了、领导高兴了,自然政绩突出,就不难获得提拔、升迁。这就是“注意力”政绩的根本动力所在。

    一个巴掌拍不响。同样,“注意力”是一种合力:我得吸引你注意,你也得能够被吸引。在领导干部参观考察过后,群众心里也会犯嘀咕:这些领导干部的眼神咋就这么差,脚咋就这么懒呢?看不见实际、走不近困难,有可能是不愿看、不想走。下级吸引上级的注意力,上级得借用亮点吸引自己的上级。一级一级向上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数字工程,什么能够吸引上级的注意力,就用什么工程。有的地方,一个项目能签约四五次,一个工程能开工八九次,因为领导出席、领导剪彩呀。从上级来说,你造你政绩的同时,也为我打造了政绩。“注意力”政绩,看起来是形式主义,本质上是官僚主义。

    上下合力的“注意力”政绩观,危害极大。事实证明,片面追求上级注意,只会让各项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无论集“千般宠爱于一身”的真项目,还是集“层层智慧于表格”的假数字,“注意力”政绩,只图树立自身形象、只为自己升迁铺路,往往不顾发展实际、不讲客观规律,最终留下一堆“烂摊子”,给一个单位、一个地方造成巨大的损失。这种“只唯上”的投机行为,一边浪费国家财物,一边伤害群众感情;一边恶化政治生态,一边带坏社会风气。

    有经济学家说,当今社会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从广告开始,到品质结束,眼花缭乱的宣传背后,没有过硬的品质,无论如何都不能长久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工作也一样,一时的打扮能吸引上级的目光,但是不能长久地吸引群众的点赞。“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我们工作努力的真正方向,我们真正依靠的人不是“近视”的领导,而是我们为之服务的群众。群众才是政绩最终的考核者和评判者。合不合格,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说到底,警惕“注意力”政绩观,就是警惕我们是不是站错了立场,看错了方向。

2017-12-22 ——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系列谈之二 1 1 甘肃日报 c30846.html 1 警惕“注意力”政绩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