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2月19日
第07版:嘉峪关新闻

让西部明珠更璀璨

——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几点启示

    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群众文娱活动中。

    优秀志愿者故事会,讲述平凡故事,彰显道德力量。

    嘉峪关市全城全域实现了视线范围内无垃圾、无污水、无异物的“三无”目标。

    “雄关大舞台”“十美雄关”等群众性文化品牌,让市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

    嘉峪关市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成为常态。本版图片由本报嘉峪关记者站提供 均为资料图

    本报记者 曹义成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嘉峪关全市上下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充分践行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嘉峪关精神,积累了成功经验,形成了“矢志不渝、担当有为、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的嘉峪关创城精神。

    回顾20余年的艰苦努力、不懈追求和励精图治的创建历程,有艰辛汗水,有快乐回报,更有一个西部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给人以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把创城当做“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以上率下作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嘉峪关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放在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把握,放在率先实现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中来谋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率先垂范,指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市副厅级以上干部带头开展文明城市督查工作,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化。

    始终坚持宣教引领,筑牢城市文明之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和灵魂。嘉峪关市突出价值引领、道德引领、文化引领、诚信引领、风尚引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媒介、主题实践活动的宣传教育作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正能量,不断筑牢城市文明之魂。

    始终坚持创建为民,积极践行创建惠民。嘉峪关市坚持“便民、利民、惠民”创建理念,开通“12345”市民热线,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妥善解决老百姓的投诉、就业、上学、看病、住房、出行等问题。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创城与惠民的同频共振。

    始终坚持全面创建,实现创建全覆盖。嘉峪关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龙头工程,统揽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网站、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七大创建”,产生了一批全国、全省、全市各类文明单位,实现了创建工作全覆盖,夯实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础。

    始终坚持树立品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嘉峪关市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精心设计创建活动,持续培育创建品牌,先后树立了“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七大创建”、“我们的节日”、童心向党、诚信建设、文明交通、文明旅游、道德讲堂、家风传承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品牌,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始终坚持全民参与,形成巨大合力。嘉峪关市始终坚持发挥市民在创建过程中的主人翁作用,广泛宣传发动,灵活就便搭建创建平台,方便市民参与创建。广泛听取民意,始终把市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文明城市创建成效的评价标准,市民创建热情不断提高,创建支持率逐年提升,形成了巨大的创建合力。

    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培育城乡一体文明优势。全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着眼城乡一体、共建文明,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先行,让群众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自觉参与文明创建,形成了城乡一体共建文明的工作格局,文明村镇创建覆盖率达到了94.12%。

    始终坚持真督实查,实现创建落细落实。全市严格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测评标准,将创建责任细化分工,融入各单位日常工作,常态化开展督查考核,加大工作问责力度,保证了问题在最短时间解决、标准在各行各业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落细落实。

2017-12-19 ——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几点启示 1 1 甘肃日报 c29910.html 1 让西部明珠更璀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