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我省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抓住这一最大机遇,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必将使甘肃发展迈入更加广阔的天地。
甘肃发展不足,很大程度是开放不足。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省对外开放的水平远远落后。这种差距,除了思想观念的原因,主要还是受地理区位、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制约。“一带一路”建设,使甘肃从开放的“后方”,一跃成为开放的“前沿”。这种历史性的转变,给予我省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而且,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高瞻远瞩的战略设计,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利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释放后发优势,加快实现弯道超车,甘肃就能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抢得先机。
在这样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全省上下尤其要增强机遇意识。这种意识,直接关系到机会的成功把握,并体现为一种具有预见性、富于创造性的战略思维。要清醒地看到,“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而且涉及众多产业和要素,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价值不可限量。能不能抓住这些机遇,关键取决于对机遇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只有充分去研究、去分析,对机遇理解得越深刻、领悟得越透彻,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用好机遇。在此基础上,还要紧密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寻找、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机遇。与周围所共有的机遇相比,这种机遇更显珍贵,更具有竞争力。
当前,机遇意识欠缺的问题,在我省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比如,“等政策”“等经验”“等模式”“等财力”。这种“等、靠、要”的现象,反映出思想上的迟钝,折射出行动上的消极,正是对机遇的极大浪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一味地等待和依赖,就会被别人捷足先登,错失了大好机遇。只有主动出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跳起来摘桃子”,才能抓住眼前的机遇、赢得发展的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有效把机遇和产业进行对接,并逐一落到具体的项目中去。如此,才能使机遇真正成为助推发展的强劲动力。
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面对新时代的强烈召唤,让我们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会抓机遇上下功夫,在真抓机遇上见行动,搭乘上“一带一路”的“时代高铁”,努力推动甘肃对外开放迈上更高水平、步入崭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