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2月07日
第04版:甘肃 经济新闻

聚焦精准发力 决战深度贫困

——东乡族自治县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纪实

    (接1版)

    以党建引领扶贫、以扶贫促进党建,打造一支有能力有担当的扶贫队伍。在东乡县,一个个“第一书记”,正领着、帮着村干部攻坚克难、强基固本。

    牢记使命,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脱贫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推进,深度贫困问题越发凸显,扶贫开发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倾向性问题不断显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去做。”东乡县委、县政府信念坚定。他们采取超常举措,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凝聚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

    扶贫,断不能搞错了方向、扶错了对象。为了把贫困人口真正挑出来,今年8月以来,东乡县全面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摸排、精准识别,全县新增贫困人口1.14万人。同时,对全县低保对象重新确认,促进低保和脱贫攻坚更加有效对接。

    11月10日,东乡县又开始了今年新一轮的贫困人口动态识别,对贫困人口精准跟踪,夯实精准扶贫的根基,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精准识别,是方法,更是责任。依据摸底的结果,东乡县将有限的扶贫资源真正用到最需要的群众身上。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东乡县在10月份重新调整确定今年D级房危房改造户为3407户的基础上,最近又抓紧对C级房进行再次认定,向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住房最危险的农户精准发力,让住房困难的村民充分享受到政策的阳光。对今年尚未完成D级房危房改造任务的,县住建局31名干部职工最近一人包一个乡镇,与驻村帮扶队联袂走村入户宣讲政策,帮助贫困农户尽早实现“安居梦”。

    东乡县许多村民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山沟里,自然条件严酷,生活极为困难。

    既然老天不照应,那就“挪穷窝”。东乡县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加快易地扶贫搬迁的步伐。但是,虽然易地扶贫搬迁颇受贫困群众欢迎,但情况复杂、难度极大。

    如何向群众交上满意账?东乡县重新调整“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确保把易地扶贫搬迁的“帽子”戴在该戴的贫困户头上。他们从今年8月开始,花了一个半月时间,对原来的搬迁人口一一核实,通过大数据比对,剔除了有房、有车、有公职人员等。现在,重新纳入贫困户6235户3.0319万人,比以前增加了6053人。

    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如何与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11月初,东乡县委主要负责人抽出周末时间,带队前往古浪县、靖远县考察学习。

    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贫困户的意愿和要求,东乡县进一步加大搬迁力度,优化搬迁安置方式,配足配好公共服务设施。县里的思路愈加明晰——将养殖暖棚从房前搬到后院去,实现人畜分离,同时修地下室、贮藏室、杂物间以及水冲式厕所、化粪池,从而助力搬迁户生产生活方式转型,让群众住得下、有盼头。

    初冬时节的傍晚,大山深处已是朔风凛冽,寒气逼人。可走进沿岭乡新星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一排排崭新的院落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些“性急”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还在自家的院子里盖剩下的几间新房,就已经乔迁新居了。

    还在收拾院落的村民马一卜拉,搬来已经快一个月了。“国家补助了十多万元给我们建了新房,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可以从山沟里搬出来,住进这么好的新房。”他告诉记者,以前住在山沟里,出行、就医、上学都很困难,一下雨或下雪,整个路都封了。现在,条件好了,大家出行、看病、打工都非常方便,难心的苦日子终于挺过来了,要过好日子了。

    更令他欣喜的是,他家的两个小孩上学也方便了。新建的幼儿园矗立在村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永远奋斗,确保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正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

    毕竟,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身的奋斗,对像东乡县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而言,尤其如此。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举。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因贫失学,东乡县组织开展了“零辍学”乡镇、村、学校创建工作。今年秋季一开学,县里从青海统一劝返前去采摘枸杞的孩子110名。

    不能让大山里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东乡县实现了1500人口以上的村幼儿园全覆盖,达到了110所,而前年,全县幼儿园只有47所。县里还在沿岭乡幼儿园探索全托试点,解决周围路途遥远的村民接送孩子的后顾之忧。

    今年秋季开学,东乡县又在龙泉、汪集、百合、那勒寺等4所中心片区寄宿制学校,探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寄宿就读,推动教育拔掉“穷根”,改变深度贫困地区的面貌。

    职业教育是掌握一技之长的关键。

    东乡县特色美食历史悠久,全县赴外开办的“东乡手抓”“东乡面点”和牛肉拉面的餐饮店有1737家,遍布全国多个省区市,餐饮从业人员近3万人。

    充分利用渗在东乡人骨子里的美食基因和经商天赋,东乡县探索出了“脱贫增收走出去”工程,鼓励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沟壑,“今日打工进餐馆挣劳务钱,明日创业当老板发餐饮财。”

    11月23日,甘肃伊兰餐饮——东乡美食脱贫帮扶联合行动在东乡县启动。在甘肃伊兰餐饮的帮助下,东乡县扶持1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带薪培训发展餐饮业。贫困户先在县职校培训一个月理论知识,然后在伊兰集团旗下餐饮店,边学技能边打工挣钱,每期带薪培训5个月,每月支付3000元工资,由县扶贫办等部门与餐饮店各承担50%。6个月后,考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合格后,看个人意愿,或留在餐馆就业,或去其他餐馆就业创业。

    带薪培训不仅仅限于餐饮业。11月中旬,东乡县政府接连向厦门、东莞等地的电子厂输送了上百名劳动力。县劳务办负责人介绍,向南方有组织大规模地输送劳动力,这在东乡历史上还是第一回。能成功地输送出去,也得益于好政策。贫困户除了打工挣钱外,县里每月还发补助,鼓励更多的东乡人走出去。

    扶贫既要扶智,也要扶志。不仅要扶知识、扶技术,更要扶信心、扶勇气,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针对“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东乡县各级干部职工采取多种形式宣讲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十九大精神送到百姓身边,激发贫困群众致富愿望。

    “我听明白了,政府是帮我们的,不是‘养’我们的,有党的富民好政策,自己不努力、不劳动,怎么能说得过去?新时代,只要好好干活,日子就会更红火。”春台乡石家沟村村民杨二洒深有感触地说。

    扶贫先扶志,人勤百业兴。为了让贫困群众摆脱精神贫困,东乡县政府和干部探索多样化的“产业激励”机制。

    “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做不大,也得往大做;做不强,还得往强做。干脆不做,没有出路。”东乡县龙泉乡党委书记张宗昌言语铿锵。

    前不久,在国家的扶持下,龙泉乡苏黑村贫困户全部修起了养殖暖棚。以前才养几只羊的贫困户杨克里木,今年买了12只羊,养到了17只。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收入,龙泉乡党委这两天正琢磨着利用东西扶贫协作资金,建立激励机制,对养两头牛、20只羊以上的贫困户进行补助。有政府的补助,村民也得自己掏点钱,从而激发贫困户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脱贫积极性。

    在进一步做大传统产业的基础上,11月初,东乡县还与省公航旅集团、京东集团、广东甘肃商会联手,共同发起京东商城“东乡贡羊”精准扶贫百万认筹活动,引入电商扶贫新理念,打响“东乡贡羊”品牌。

    旅游扶贫,也成了东乡精准扶贫的新抓手。日前,省公航旅东乡县文化旅游公司宣告成立。公司瞄准“陇上杏花第一村”唐汪镇以及毗邻刘家峡库区的河滩镇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开发乡村旅游,让曾经无人问津的偏僻之地成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桃花源”,绿水青山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东乡族自治县一定能够攀越决战贫困的高山,胜利迈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2017-12-07 ——东乡族自治县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纪实 1 1 甘肃日报 c27523.html 1 聚焦精准发力 决战深度贫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