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1版)
起初,王繁己退缩过,“自己年近花甲,干吗还要接手这么棘手的项目”,“明摆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敦煌文博会对于甘肃来讲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是国家交给甘肃的政治任务。身为共产党员,王繁己决定试一试。
敦煌大剧院作为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大型乙等剧院项目,其严苛的建筑声学要求、追求时尚又不失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全钢结构如何隔声减震成了最大的技术难关。
为了达到建筑声学的严格要求,王繁己与指挥部成员一道,跟专家们反复论证和模型实验,设计师们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进行建声设计。
这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论证过程,首先在混响时间上要达到合理的标准,让观众听起来声音厚重雄浑,音质丰富饱满;其次如何通过精准的设计达到结构吸音,座椅的大小厚度,墙壁材质的选择都经过再三考量;如何降低噪音,让观众席噪音尽可能被就地吸收,避免向舞台和其他观众方向传播。同时采用BIM技术,对各种建筑物建立了模型实验,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经过一系列严谨的设计,一个呈现着中国风情的音乐厅在戈壁大漠上横空出世。站在音乐厅的中央,类似大漠波浪起伏的墙壁装饰,让人有一种空远和辽阔的感觉,时间似乎已静止,只剩下思绪跟着起伏的沙海穿越舞台、穿越时空、穿越心灵深处。这样的设计不仅达到极高的美学享受,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回声、吸收了噪音。
“要让我们的观众在这里享受到世界顶级的舞台呈现效果。”这是敦煌大剧院建设之初就定下的标准。当《丝路花雨》的预演在敦煌大剧院成功落幕后,所有参与者们长舒了一口气,自豪感油然而生,大家共同的感受是“这辈子做这一件事,值了”!
事实上,在环境差、工期短、要求高等苛刻条件下拼搏着的老同志不止王繁己一人,还有任春峰、苏书祯、王安祥、刘晓黎、申浩、南沛林等一批人,他们都是50后,有的患有高血压,有的患有糖尿病,有的父母年迈生病住院,有的马上面临退休,但却无一人因种种特殊情况退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挑战生理极限,用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为人先的作风,以及“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担当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细微之处见真章
2016年6月,敦煌炙热的阳光像要烤化万物,有这么一群人,每天早上7时和晚上7时,都会准时踏着坚实的脚步,在文博会场馆项目施工现场,与太阳“游戏”一番。
此时,敦煌国际酒店、会展中心、敦煌大剧院、景观大道的施工进度都已进入冲刺阶段,外墙、屋顶、广场、路面等建筑外部基本完成,这些工程最大的施工困难,就是“平整度”,因为面积太大,难免出现局部的不平整,仅仅依靠仪器检验是不够的。为了检验这些外部建筑的平整度,项目部副总经理路朝辉与大家约定,每天早晨7时和晚上7时,借助倾斜的太阳光与建筑物外部的夹角,来检验建筑外部大面积的平整情况。每天也只有这两个时间点,阳光的角度才能帮助建造师们进行光检。
从路面到墙面,从柱子到屋顶,从广场到台阶,26万平方米的场馆,一天天地重复着,早早晚晚地重复着,没有怨言,只有坚持,直到各个项目的外部建筑全部完成,最终平整度达到国家和行业的最高水准。
敦煌的7月炎热又干燥,为了保证文博会场馆能够将最美的夜景展现在世人面前,亮化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物的亮化工程看似简单,实则相当复杂,由于项目体量大、外部造型多,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灯具的造型、布置、色温、亮度、角度,以及灯具在敦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耐久性,这些单单依靠设计方案是无法满足项目亮化效果要求。因此,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会看到敦煌项目总工程师王志中带领着设计师和工程师们站在广场上,从不同角度对文博会场馆的亮化工程进行讨论和验证。由于时间紧迫,每次现场讨论完后便加紧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常常是不知不觉工作至凌晨三四时。
正是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一次次的坚持、一次次的试验和一次次的较真,雕琢出敦煌夜幕下最璀璨的丝路明珠。敦煌文博会结束后,敦煌丝绸之路国际会展中心照明工程,荣获中国照明行业最高奖——“照明工程设计奖”。
不断雕琢、不断改善、不断升华,让每一个细节都得到最严格的打磨。建设者们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极致;以一丝不苟的精神,提高质量;以专注坚持的情怀,勇于创新;以专业敬业的操守,自我超越。在这里,他们时刻诠释着“大国工匠”的精神内涵。
建设者如此,参与者亦如此。矗立于敦煌大剧院正厅的飞天女神像木雕曾让无数宾朋赞叹不已。木雕长18米,宽10.07米,43位栩栩如生的飞天女神弹琴奏乐、载歌载舞,尽显祥和,彰显着文博会广交天下朋友的气度与胸怀。
其创作者是国内有名的木雕大师卢国忠,为了让作品尽善尽美,他在莫高窟中感受敦煌气韵,采纳项目建设总指挥的意见,创新加入代表中国古文化的古琴和洞箫,其后三易画稿,和自己的团队用300多立方米柚木,夜以继日制作120多天,才将这幅“国内第一雕”呈现在人们面前。随后又亲自护送,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将作品从浙江送到了敦煌,完成了敦煌大剧院的“点睛之笔”。
为了这幅作品,卢国忠不仅推掉了所有的商业邀请,体重也足足减了二十斤。
猎猎党旗正飘扬
自2015年1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我省于2016年9月20日举办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那一刻起,文博会场馆项目建设就注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打好这场硬仗,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文博会筹备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建设现场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冲锋在一线、奉献在一线,让猎猎党旗始终飘扬在文博会建设现场,让熠熠党徽始终闪亮在文博会主战场。
现场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总指挥在现场为广大党员上党课、讲党史,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奋斗史,结合筹备工作实际,通过在筹备工作一线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指挥部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担当作为,鼓励大家在文博会场馆建设中建功立业。
在现场指挥部的引导带动下,有着“铁军”之称的中建八局的建设者们在公司领导卢克强的统筹协调和带领指挥下,在8000多名参建者中组建党员先锋号、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项目负责人杨勇不分昼夜坚守工地现场指挥调度;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戈壁滩上,敦煌景观道路项目部的党小组长赵亮,带领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顶着刺骨的寒风,在30多公里的作业区里放线,渴了,喝口冰水;饿了,找个背风处吃两口饭盒里的冷饭;在党河大桥工地,66根37米深的桩基必须在10天内全部完成,项目施工员李朴把“党员先锋号”的旗帜插在施工现场,带领工友24小时不间断地施工作业……
“苍茫戈壁远,关城夏日长,亥时晴空照,丑时土瓦霜,云沙催人老,日晒无处藏,昨日俏娇娘,今朝赛关长。”中建上海设计院主任设计师王旭有感而发。
累归累,苦归苦,但无论如何,工期一刻没耽误。
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文博会场馆建设项目最终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且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创造了令业内叹服的“敦煌速度”和“敦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