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1月22日
第01版:要闻

一场旱作农业的新革命

——临夏州“粮改饲”工作带来的启示

    本报记者 马克利 邹海林

    “把粮食当草卖?疯了?”

    “玉米还没熟就粉成草料?这不是把辛辛苦苦种的庄稼糟蹋了吗?”

    “打包青贮玉米不透气,牛吃了会拉肚子、会流产啊!”

    ……

    一年前的一个上午,在临夏州广河县十里墩村村民马给布的玉米地里,村民们围拢在一起,他们都想制止马给布即将要做的事情。

    马给布到底要做什么,遭到全村如此多人的反对?

    “要相信科学,而且你是养殖大户,用青贮饲料喂牛,一定会增产。”村支书马忠海和大家的意见不一样,他在一旁鼓励马给布说。

    最终,马给布还是决定一试。

    看着他把小型收割机开进青青的玉米地时,很多村民都轻轻地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为马给布的一意孤行而扼腕叹息的马木沙,就在其中。

    然而,一年后,十里墩村村民的思想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是我们错了!马给布是对的!今年我也这么做。”马木沙说。

    马给布所做的事情有一个专有名词——“粮改饲”,就是把玉米在“最有营养”的时候,粉碎做成“全株青贮的饲草”,用于喂养牛羊或者直接成为“商品”。

    临夏州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全州近80%的人口在农村,三分之二的耕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近年来,大面积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使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但随着价格下降,又面临增产难增收的窘境。与此同时,畜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前景,但长期缺少优质饲草。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粮改饲”,让临夏州找到了一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种养一体化进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控制玉米秸秆污染相结合的“路子”,在全州引发了一场旱作农业的新革命。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临夏州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规模化“粮改饲”的市州,年底前将实现玉米秸秆“清零”工程,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走在了全省前列。

    “玉米”变“饲草”,带动农业结构加快调整

    农业发展方式怎么转?种养结构怎么调?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临夏州也不例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大量种植引发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当前,临夏州玉米种植面积为137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9.2%,玉米产量达到50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62.4%。

    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玉米供大于求的态势下,玉米种植面积过大,一方面导致了种植效益降低,影响群众收入和种植积极性;另一方面造成玉米秸秆大量堆积,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农村环境。同时,随着临夏州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优质饲草料的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玉米秸秆不能有效利用和优质饲草料不足并存的问题日渐突出。

    按照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临夏州结合实际,实施“粮改饲”试点,创新推广以玉米全贮、青贮、黄贮等为主的新技术,成为了玉米去产能去库存、调整种养结构、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

    怎样进行“粮改饲”?

    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叫“种麦不收麦,种油不收籽,种玉米不收棒子”,就是说“粮改饲”之后,玉米在最有营养的时候进行全株青贮,成为优质饲草。

    “干草的营养率不到5%,黄贮营养率是30%左右,而全株青贮营养率能达到70%。”省农科院副院长贺春贵教授说。

    和政县三十里铺村马维忠家里养了20多只羊、5头牛,过去一到冬天,因为饲料太贵,他就只能给牛羊喂干草,自然长得很慢。

    今年,在政府的号召下,马维忠将5亩地的玉米全面变成了青贮饲料。绿色的青贮袋排成一行,整齐地堆放在田地里。

    “青贮了的玉米草料,1公斤收购价0.35元,1亩地下来能够卖1300元,如果卖玉米的话,大概1000元钱不到。”马维忠算了一笔账。

    但是,马维忠并不打算把这些饲草卖掉,而是要全部用来养牛羊,而且他还感觉不够。

    “牛吃这种饲草长得快,一般出栏要比平常快一个月。这样算下来,1亩地的收入能超过2000元。”马维忠说出了他的打算。

    经过近两年的推广,“粮改饲”在临夏州已经逐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在现实面前,很多当初的质疑也被无声地打破。

    从今年9月开始,临夏市根据市场需求,对玉米全面进行“粮改饲”。

    广河县“粮改饲”进展最快,目前全贮或青贮25万吨,黄贮正在进行中,带动新建规模养殖场26家,新增规模养殖户160多户,新增牛存栏2100多头、羊存栏5000多只。

    在广河县广袤的田野里,一株株玉米秸秆被青贮打包,一部分储存到农民家中,一部分成了商品,销往省内甘南、定西等地,甚至远销到西藏和深圳。

    “作为试点县,我们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市场互动的模式,让群众在‘粮改饲’中真正得到实惠。”广河县农牧局局长马进福说。

    “粮改饲”有效破解了临夏州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质增效,将籽粒玉米全营养青贮,使每亩地的种植效益提高,这正是旱作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饲草”变“产品”,推动脱贫致富加快步伐

    “粮改饲”,催生了至少三种“产品”:一是青贮的饲草,二是用青贮饲草喂养的牛羊,三是饲草企业和养殖企业提供的劳务岗位。

    有市场才能有相应的产业,有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不断开拓市场。“粮改饲”的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转2版)

2017-11-22 ——临夏州“粮改饲”工作带来的启示 1 1 甘肃日报 c24377.html 1 一场旱作农业的新革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