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1月11日
第04版:综合要闻

传播中国声音 书写时代华章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扫描

    新华社记者王思北 余俊杰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日前揭晓。来自全国报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87件优秀作品获得这一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

    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获奖作品的背后,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对职业理想和责任的执着坚守,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不断追求。

    心怀时代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弄潮儿向涛头立——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系列活动纪实》《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优秀作品,代表着当今我国新闻报道的最高水平,也彰显了新闻事业发展的积极态势。

    新华社通讯《弄潮儿向涛头立——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系列活动纪实》立意深远、大气磅礴,成为占据中央和地方媒体头条的“镇版之作”,在新媒体舆论场形成“刷屏之效”。

    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外事采访室主任李忠发说,稿件以生动鲜活的互动场景,带入引人深思的时代主题,充分展示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大国领导人风范,反映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稳健步伐。

    心怀时代,主动担当。

    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利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永远在路上》首次公开讲述了多位原省部级以上违法违纪官员的忏悔和反思,详细披露了案情细节,彰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刮骨疗毒、正风肃纪的勇气和决心。《永远在路上》创作团队成员认为,为社会提供客观、全面、理性的信息,是主流媒体的责任,也惟有如此,才能树立扎实的公信力。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专题片《我们的更路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以详实的史料讲述了南海问题的真相。

    “从电话连线出海在外的老船长,到实地采访《更路簿》传承者,再到深入研究海疆问题,我们积累了大量史料素材。”专题片编导杨昊霖说,这部专题片不仅向国人展现了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还被翻译成5种语言,向世界宣告了南海主权的不可侵犯。

    深入一线 自觉担当媒体责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消息《惊心动魄160分钟——首次揭秘“长五”推迟发射》呈现了中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前多次推迟、一波三折的全过程。

    “稿件突破常规写法,用广播特写的方式还原现场,展现了成功背后的波折过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棉棉说。

    在路上,心中才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有感动。

    广大新闻工作者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用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记录时代变迁,推动社会进步。

    和同事三上白家庄矿,采访16位矿工,五易其稿始成……山西日报社工交部副主任张临山采写的稿件《别了,白家庄矿》聚焦山西煤炭企业去产能关闭后,分流矿工“人往何处去”的焦点问题,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张临山说,作为党报记者,自己有义务通过扎实采访和深入报道把矿工们的故事传播出去,并引导他们在转型变革中看到前途希望。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马松林参与报道的《速度与激情:“中国标准”动车组成功通过时速420公里高速交会试验》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获得广播消息一等奖。

    “新闻工作者永远在路上,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肩负起职责与使命,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赖。”马松林说。

    不断创新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在本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多个融媒体产品创新传播手段,用鲜活生动的表达方式吸引受众,有效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全方位体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融”,成为首个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融媒体”作品。新华社总编室融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钱彤说,将继续深入探索全媒体传播规律,不断把报道触角向互联网受众、年轻受众延伸,力争持续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专题产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运用H5、动图、视频、九宫格图解等形式,第一时间表达了“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中国态度。“产品通过九宫格图片清晰简明表达立场,深度评论解读说理,短视频全媒体展示。在重大新闻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前推出引领舆论的新闻产品,是主流媒体新媒体报道的价值所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办公室主任苗苗说。

    中国青年网专题报道《您好,马克思》通过互动性强的多媒体报道,为青年网民再现了真实、炫酷的马克思,传播效果良好。“专题报道重燃了青年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不少网民留言说‘这个大胡子马克思其实挺可爱’。线上报道与线下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专题影响力的持续扩大,是以接地气的方式进行理论报道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国青年网重大采访策划中心主任吴楚说。

    现代快报网H5产品《无人区·52载守边人》讲述了在中哈边境义务守边52年老人魏德友的感人故事,被众多网络公众号转载。

    “一个来自最基层的老人家,随着这一次的现象级传播,给网络带来了温暖而有力的正能量。”报道主创、现代快报记者朱俊骏说,在融合媒体时代,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创新创优报道手法,深入基层了解百姓所喜所感所想,努力打造出更多带着露珠、沾着泥土,叫好又叫座的融媒体作品。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2017-11-11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扫描 1 1 甘肃日报 c22383.html 1 传播中国声音 书写时代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