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1月09日
第10版:甘肃 三农聚焦

从“烂泥湾”到“美家园”

    本报通讯员张小兵

    11月初,走进华亭县策底镇大南峪村,美观时尚的小康新居溪水环绕,精心修葺的小公园花木繁茂,生机盎然的产业园苗壮叶绿,吱吱呀呀的大水车、依水修建的仿古桥、鱼游鸭戏的清水塘……村里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如江南水乡一般的灵动与秀美。

    “现在,我们村子就像江南小镇一样美。”村支书李春学感慨地说,“短短5年时间,没想到村子会变得这么快、这么美。”

    位置偏僻,一无资源、二无产业的大南峪村如何从穷困落后的“烂泥湾”,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家园”?

    “村子的起步发展,得益于老支书蓝德明。”李春学介绍,2013年,曾担任村支书的蓝德明回到家乡,拿出多年的积蓄,为村子铺路、修桥、建广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利用村里一眼常年不息的泉水建起了鱼塘,借着山青林幽的好风光发展起休闲垂钓和旅游产业,铺设了村子生态旅游的雏形。

    强劲的扶贫春风吹进山村,县里投资700多万元的美丽乡村暨生态旅游村建设项目2014年落户大南峪。经过一年的建设,30多户危旧房完成改造,2.3公里的通村路和产业路顺利硬化,依村而过的小河完成治理。王玉宏、李婷婷、温灵等贫困户告别土坯房,住进了小康屋,赵义德、王玉梁、李建华等孤寡老人也搬进了村里修建的“幸福小院”……

    村里按照“山水、养生、人文”定位,对老屋、老墙、老井进行“乔装打扮”,让陈旧的磨盘、废弃的农具为村庄增添了古朴的元素。同时,还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和自然风光,实施小公园、仿古大桥、流水瀑布、水车安装等景观工程,让村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经过建设,村子旧貌换新颜,干净整洁的村社巷道、绿树成荫的参天大树、青山薄雾中的小桥流水、郁郁葱葱的庄稼,都成了城里人流连忘返的风景。李春学喜滋滋地说:“现在,每逢节假日,这里就成了游客们的‘氧吧’和‘乐园’,小村子一下子有了大城镇的感觉,热闹非凡。”

    村子变靓了,产业发展也得跟上脚步。去年,村“两委”牵头成立了药材种植合作社,新建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引导村民种植天麻、半夏等中药材,全村药材种植面积“暴涨”到1000多亩,户均达到3亩多。同时,和河南一家企业签订招商引资协议,流转400亩土地全部栽上了油用芍药苗,并和一家养殖公司签订了土鸡托管养殖协议。

    村民何奋忠种了1.5亩半夏、1.5亩独活,年收入近4万元;村民李亨利除了种药材,还养了300多只土鸡,年收入近8万元,今年盖起了5间新房;贫困户杨小军借助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盖起牛棚,摇身一变成了“牛倌”……依托种植、养殖产业,村民们富了起来,户均增收4200元,人均增收达1011元。

    李春学说:“近5年,村子先后实施的各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00万元,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村里又建成了便民服务中心、中药材观光栈道、农耕文化园、采摘园、药材景观园、儿童乐园等民生工程和旅游景点,尤其在近期,游客更是络绎不绝,纷纷前来领略大南峪的风采。

2017-11-09 1 1 甘肃日报 c21754.html 1 从“烂泥湾”到“美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