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1月07日
第10版:特刊

积极培养土建类人才的“工匠精神”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周勇

    什么是“工匠精神”?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完全一样,但其最本质的一点就是从业者具体工作中拥有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崇尚专注、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品质。

    一是精益求精,指已经做得很好,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对从业者而言,那就要求其具有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和工艺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二是爱岗敬业,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工作和事业,就必须爱岗敬业,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三是崇尚专注,专注于某一行业、专注于某一细节、专注于某一道工序、专注于某一项工艺,这些都是“工匠精神”所必备的特质;四是勇于创新,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而在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他再次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从业者创造高水平成果的必备素质。

    我国作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家,建筑行业的贡献应该排在前列。仅2016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9.36万亿元,从业者超过5185万人,建筑行业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但是瑕不掩瑜,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建筑业基本是“粗放型”发展模式,建筑质量被诟病的太多太多,只有继续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提倡“工匠精神”,才能促进建筑业更好地发展。

    近年来,我省着力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从甘肃省建筑业联合会三届五次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可以看出,近十年来,甘肃省建筑业联合会共评出“飞天金奖”5项、“飞天奖”192项、优秀企业266家(次)、优秀经营者252人(次)、优秀建造师(项目经理)1714人(次)、文明工地1633个。正是有了这些优秀个人、优秀企业的不断涌现,使我省建筑业建造出了一项又一项精品工程,打造出了我省响当当的行业品牌。

    我们究竟该如何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呢?我认为,一种精神的培育与养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积累,尤其是要将它落到实处,成为普遍的追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今社会还是存在一些浮躁和急功近利,在建筑业体现比较明显的就是赶工期与管理不到位。所以,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崇尚创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地,在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方面应该发挥哪些作用?这就得结合技能人员发展四段论来解释。技能人员的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通过艰苦的基础训练,能干好;二是通过分析理解,知道为什么能干好;三是经过科学的逻辑思维,能表达出来;四是通过广泛的求证,变成普遍规律写出来。就本人理解而言,我觉得大学生在高校基本都经历了前三个阶段。我们的大学生经过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深入学习,基本上具备了从事行业技能的基本素养。但这对“工匠精神”的养成还远远不够,那第四个阶段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与总结,经过多年的磨炼与积累,才能达到卓越“工匠”的高度。

    近年来,兰州理工大学每年培养土建类毕业生750名左右,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紧密围绕服务西部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宗旨,突出工程人才培养特色和地域学科特色,为甘肃省和西北地区培养了一批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才。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西部地区,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继续留在了西部艰苦地区,分布于设计、施工、管理等各种行业。我校毕业生凭借本科教育扎实的知识基础、坚实的实践训练、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良好的工作表现,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能吃苦、吃下苦、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的独具“红柳”特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他们热爱专业,爱岗敬业,崇尚科学,积极创新,正在成为西部工程建设的主力军,积极为我国西部建设发展作出贡献。

    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兰州理工大学将进一步发挥高校人才聚集优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积极培养具有卓越“工匠精神”的土建类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奋斗。

2017-11-07 1 1 甘肃日报 c21073.html 1 积极培养土建类人才的“工匠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