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1月07日
第09版:特刊

初心·民心·匠心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短短48字,其背后的含义深刻而厚重。在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当下,迫切需要各行各业秉持工匠精神,迎来换挡提速。

    其实,工匠精神一直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一部中华文明史也已将历朝历代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创造,镌刻在了这片神奇的东方大陆上。蜿蜒万里的长城、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的四羊方尊、绚丽神秘的敦煌壁画和彩塑、精巧绝伦的赵州桥……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就是中华儿女禀赋工匠精神的最佳代言。

    古往今来,以恢宏宫城陵寝、精巧亭台楼阁、肃穆故居庙宇等为代表作的建筑行业应该是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业之一。据《考工记》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在建筑行业中,我国出现过像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涌现出隋朝宇文恺、唐朝阎立德、宋朝李诫、明朝冯巧等一大批建筑工匠,甚至还出现了“样式雷”“山子张”这样的工匠世家。可以说,流传后世的每一个经典建筑,都凝结着可贵的工匠精神。弘扬和延续工匠精神是建筑人的传统,更是新时期建筑行业企业的使命和担当。

    建筑业工匠精神应坚守“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谓工匠,皆是技艺精湛、专注执着之人,他们日复一日面对自己从事工作的烦琐流程,却始终保持热爱、充满激情,他们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其实,中国建筑《十典九章》第二典的“品质至上”就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它要求每一位建筑人要“品行为先,修为高标准,做事严要求,改善从细节着手”,而这即可理解为建筑业需要坚守的初心。一个拥有工匠精神、坚守行业初心的建筑企业,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佳作精品。

    建筑业工匠精神应契合“民心”。民心关注民生,民生凝聚民心。从房屋建筑工程到路桥管网工程,从绿色节能建筑到消防安全设施……建筑业企业的每项工程,都事关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建筑业工匠精神,无论我们怎么去定义,它都是指在建设、施工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民生至上、民心所向为宗旨,需要注重细节、关注质量,勤于规划、精于施工,真正把民心工程做实、建安全,把民生建筑做精、建漂亮,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让生活环境宜居宜业。唯有建筑人胸怀工匠精神和为民情怀,即可凝聚民心、增进团结、构建和谐,方能换来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筑业工匠精神应独具“匠心”。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在《匠人精神》一书中,讲述了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据此可引申为建筑业之匠心之道:守,无论大小工程,都要以精品为目标,精心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确保“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破,要打破固有观念,冲破原有束缚,吐故纳新,博采众长,在传承的基础上充分创新,对建筑精雕细琢,打造经典工程;离,以创新为核,以卓越为标,酝酿非同寻常的构想,追寻“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成就建筑品牌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匠心独具风光好,繁花开尽春意浓。唯愿每一个建筑企业胸怀赤诚匠心,唯愿建筑领域拥有更多能工巧匠,让越来越多的精美设计变为完美现实,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尽享安居乐业,携手迈进幸福美好新时代。

    (王有龙)

2017-11-07 1 1 甘肃日报 c21068.html 1 初心·民心·匠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