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1月06日
第11版:甘肃 社会视点

跨越80年的情缘

    本报记者齐兴福 通讯员魏薇

    近日,张掖市民乐县顺化乡曹营村,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这几位客人,是原西路军战士林春芳的子女。80年前,该村村民王之臣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了林春芳等7名红军战士。这次,林春芳的子女专程从辽宁沈阳赶来,看望王之臣的子孙,向父亲的救命恩人一家表达感激。

    冒着生命危险 他救下7名战士

    1937年,红西路军在肃南县石窝山分兵后,30军军医林春芳等人由88师师长熊厚发带领向东行进。为躲避敌兵的围追堵截,部队在祁连山迂回一个多月后,被迫分散行动。

    一天夜里,林春芳一行7人来到了祁连山脚下民乐县的一个小山村。饥寒交迫、精疲力尽的他们为了尽快找到补给,敲响了一户人家的大门,这正是王之臣的家。

    一看是红军,王之臣急忙将他们请到了家里,多日奔波在大山中的7位红军战士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

    那段时间,敌兵正疯狂搜捕西路军失散人员,对于收留西路军的群众,往往以“通匪”罪名杀害,但王之臣依然冒险保护7位红军战士。

    为安全起见,第二天清晨,王之臣带着炒面和干粮,将林春芳等人送到了村外一座废弃的窑洞里。

    自那以后,王之臣每天夜里都往窑洞里送水和粮食,还杀鸡炖汤给战士们补充营养。在王之臣的掩护与帮助下,林春芳等人在窑洞里休整了10余天,体力逐渐恢复。为不连累王之臣,林春芳决定转移。临行前,王之臣在自家吃粮不宽裕的情况下,还给战士们带了很多干粮和炒面。

    和王之臣分别后,林春芳几经磨难和周折,终于回到了延安。

    十二年后重逢 患难之交情深意切

    时光飞逝,王之臣的救命之恩,林春芳一直牢记于心。

    1949年9月,已经担任西北军区卫生部第四后方医院副院长的林春芳随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解放民乐。几经辗转,林春芳找到了王之臣,二人在炕上畅谈了一夜。次日部队奉命向张掖挺进,为答谢王之臣的救命之恩,林春芳把自己的坐骑送给了王之臣。

    这年中秋节,林春芳随部队驻扎张掖。王之臣派儿子王得志带着家乡的月饼和土特产赶到张掖看望林春芳,王得志离开时,林春芳送了他一套衣服和鞋袜,还给王之臣带了两条香烟。10月,林春芳写信给王之臣,想帮他儿子王得志找工作,但王之臣怕给他添麻烦,没有回信。

    不久,林春芳跟随部队去了兰州,之后又赶赴朝鲜战场。自此,他们断了联系。

    1993年12月,林春芳逝世,享年81岁。他不知道的是,救命恩人王之臣早在1954年就去世了。

    失联多年牵挂更深 80年后再续情缘

    林春芳去世后,子女对父亲的救命恩人王之臣念念不忘,曾多次试图联系到他,但都无果而终。

    2013年,林春芳的女儿林朝胜从张掖市委党史研究室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线索,并和王之臣的家人取得了联系。从此,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拜祭父亲的救命恩人,成为林家人最大的夙愿。

    今年国庆,经张掖市委党史研究室帮忙牵线,林春芳的子女一行4人来到了民乐,找到了王之臣的家人。80年的时空跨越,80年的深情牵挂,故人重逢,两家人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尽的情。

    在王之臣的墓地前,64岁的林朝胜抚摸着老人的墓碑几度哽咽。她深情地说:“老人家,80年前,您冒死救下了我父亲,没有您的相救,就没有我父亲,也没有我们全家,我代表红西路军的后代看您来了……”

    走出墓地,他们又探访了林春芳当年藏身的窑洞,虽然窑洞已经坍塌,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仍让人深深感怀。

    岁月流逝,深情不已。虽然王之臣、林春芳两位老人故去多年,但他们之间的温情仍在延续。80年后两家人再续情缘,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从今天起,我们再也不能断了联系,一定要把父辈的感情延续下去!”

2017-11-06 1 1 甘肃日报 c20636.html 1 跨越80年的情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