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
2021年12月28日
第03版:三农·深度

多方添驱动 倍增有活力

——“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观察之六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甜

(上接1版)这是宁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现场,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布设2.4万亩,规划整治撂荒地192亩。

同样的土地变身“魔法”,在我省广袤的土地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5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79万亩。截至7月底,全省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78.03万亩、占总任务的51%,其中高效节水灌溉78.1万亩;开工在建74.0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29.37万亩。

金融支撑赋能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是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农业发展“无米之炊”的困境,确保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我省加大资金扶持,突出对“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全产业链的支持,资金聚焦产业大县,重点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市场建设、品牌培育等,弥补产业发展资金的不足。

为解除发展束缚,我省在运用好国家项目资金的基础上,通过信贷等措施,广泛利用金融杠杆撬动八方资金,为农业发展赋能。

景泰县芦阳镇寺梁村,一个有着1200余口人,人均只有5分口粮地的村子。虽说人多地少,但依靠养羊,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收羊-育肥-售卖,多年来,寺梁村养羊逐渐有了名气,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这种“二道贩子”的生意,很难见到规模效益。2018年,在甘肃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担保助力下,邮储银行放贷的940万资金,分发到了寺梁村村村民的手中。至此,寺梁人终于甩开膀子,大踏步走上了致富的“羊”光大道,养殖规模倍增。如今,以“芦阳镇寺梁村种羊繁育、肉羊育肥养殖小区”为核心,400余户村民以互助合作、抱团发展为模式的特色养殖小区。

据统计,全省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今年已投入资金202.6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7.38亿元、省级资金2.81亿元、市县资金6.83亿元、政府债券0.83亿元、金融支农资金14.20亿元、企业自筹157.83亿元。源源不断的资金汇入,富了农民、活了市场、强了产业,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智慧农业提升发展驱动力

在酒泉市肃州区东洞镇戈壁农业产业园,打开“大棚管家”手机客户端,点击“卷帘打开”选项……随着秦存国的操作,日光温室棚顶的保温布随即缓缓掀开。

这套日光温室自动控制设备,让农户在家就能给温室通风,给庄稼滴灌、添肥、增温。有了智慧农业加持的种菜模式让秦存国感慨万千。

“现在一个大棚每年纯收入3—4万元。过去我们种30亩地才顶上这一个棚的收入。”秦存国高兴地说,“只要用心学技术,就能借助现代化农业过上小康生活。”

这是酒泉市智慧农业的一个缩影,通过无土栽培技术、自动化智能管控、物联网系统等,从智能温室到种植大棚,从水培蔬菜到南果北种,农业种植方式更新换代,农产品品种多样富。 如今一批批科技含量高的技术设备、智能系统在酒泉市广泛运用,智慧科技正赋能现代农业。

经过不断探索、推广,像这样的高科技在我省各地已屡见不鲜。如今,许多听上去非常“高大上”的技术已经被用于养猪、种菜、种粮食,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种业工程、水肥一体、高效节水、全程机械化等现代农业技术,也早已出现在田间地头;新品种、新材料和新装备的全面推广,为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增产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已成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驱动力。

版权声明

《甘肃农民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农民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2-28 ——“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观察之六 3 3 甘肃农民报 c290715.html 1 多方添驱动 倍增有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