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
2021年09月25日
第02版:综合

正宁:兴牛业 念牛经 发牛财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养殖母牛30头,一母一犊补一千;新建圈舍50平,一次奖补1万元……”朗朗上口的节奏,通俗易懂的语句,把正宁县发展牛产业的奖补政策和产业规划,说得明明白白、深入人心。

2020年以来,正宁县在“牛十条”的指引下,通过千家万户订单养牛、龙头企业规模带动的模式,以“陇东早胜肉牛”为核心品牌,积极打造肉牛产业为该县首位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养牛专业乡镇2个、专业村7个,全县肉牛存栏总量达到5.2万头。

9月14日,记者来到该县西坡镇高红村,远望向阳的缓坡下,一字排开的窑洞前,成群红棕色的牛或悠然地晒太阳或惬意地啃食饲草,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犇康养牛专业合作社了。

合作社的出名之处在于,它是在废弃窑洞基础上改造而来。此举既破解了发展生产土地需求的难题,又实现了废旧窑洞的二次利用。据介绍,该合作社在建设之初,改造废弃窑洞35孔,充分发挥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把它作为肉牛保育舍,保证了肉牛保育环境。合作社在运行模式上采取“投母还犊”的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即由合作社完成母牛配种,以每头怀孕母牛19800元的价格出售给群众,母牛生产牛犊养殖4个月后,以保底1万元的价格回购,群众每头牛每年可增收5000元,户均按6头牛计算,可实现净收入3万元。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高红村及周边50户群众养殖早胜牛310头。在带动群众致富的同时,该合作社同时还给高红村带来了每年7.8万元的分红,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如果说,犇康养牛专业合作社是正宁县牛产业战略中的一艘“小舢板”,那么由正宁县鑫乐肉牛养殖公司斥资1.5亿元兴建的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则无疑是一艘“巨舰”。

该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村委会+合作社”“投母还犊”或“租母卖犊”等模式,带动全县发展肉牛产业。公司引领全县30个村集体以“托管代养”方式发展肉牛养殖,每村认购肉牛26头,实现每村年分红2.6万元;辐射带动永正、永和、湫头、三嘉4个乡镇1751户脱贫户入股,让他们有了稳定脱贫的保障;为佛堂五羊肉牛养殖合作社担保贷款300万元,为41户群众投放母牛180头,并以保底价收购牛犊,形成了产业聚焦效应,带动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发展肉牛产业,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养得好更要卖得好,完成价值变现,才能让牛产业成为富民兴县的阳光产业。如何把陇东早胜牛推向市场,形成全产业链闭环,记者在正宁顶旺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找到了答案。

该公司投资0.78亿建设了屠宰车间、速冻库房、检疫化验室、排酸间、待宰圈、隔离圈、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以及肉牛屠宰线、精分割线各1条,对肉牛进行深加工。在肉品屠宰方面,每一头肉牛都要经过机器剥皮、无害化处理近29道工序;在肉品分割上,同样要经过预冷排酸、分类修整等17道工序。经过上述近乎严苛的加工流程,确保了每一份端上餐桌肉品的高品质,守护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公司以统一标准养殖、统一品质检验、统一冷链配送的“九统一”模式,贯穿从饲养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为正宁县肉牛产业从种植到养殖、屠宰、加工、肥料再到种植的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一个品种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为打响“陇东早胜肉牛”这个核心品牌,正宁县还大力实施陇东早胜牛种群复兴计划,创建了国家级陇东早胜肉牛核心种群繁育基地,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作用,采取早胜牛、红安格斯牛和利木赞牛三元轮回杂交等技术措施,构建良种繁育体系,使“陇东早胜肉牛”成为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使正宁县逐步成为优质雪花肥牛的供应基地。

“县上出台‘牛十条’,扶持大家兴牛业;兴牛业,念‘牛’经,发了牛财‘牛’起来”……2020年以来,正宁县先后制定出台《“早胜牛”产业扶持办法》等政策,着眼打造十亿级陇东早胜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产业集群,构建集育种、繁育、育肥、屠宰深加工、品牌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着力打造西北肉牛养殖大县,力争到2024年全县肉牛存栏达到20万头。

版权声明

《甘肃农民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农民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9-25 3 3 甘肃农民报 c274614.html 1 正宁:兴牛业 念牛经 发牛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