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
2019年10月10日
第04版:三农文摘

古代的阅兵仪式

何小琼

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次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是共和国武装力量全面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那么,古代有没有阅兵仪式?古代阅兵又是怎样的呢?

我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当时,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曾在现今河南省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这不仅是一种祭天的仪式,同时还欣喜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南方各部落首领的热烈欢迎。

最早记录规模威震八方的要数明成祖的阅兵。那一次的北京怀来阅兵,明朝盛情邀请了27个国家的使节观礼,一共调动了10万军队参与,不但有表演项目,还有骑射、突击、长枪等众多的军事项目依次亮相。阅兵仪式举行得如火如荼,场面非常壮观热烈。最让使节们目瞪口呆的是特别训练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这些精锐战士表演的马上包抄、步兵突袭等项目,只见到处浓尘滚滚,嘶喊震震,战士们敏捷的身手,闪电一样的迅速足够让那些高傲的使节们心生胆怯。据说,这次的阅兵,足足进行了一个月。

作为一国之君,谁都想霸业永存。而通过阅兵,更能提高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曹操也不例外。216年,曹操在当年的冬季,举行了一次大阅兵。当时是“魏王亲执金鼓,以令进退。”可见,这样让全军得到鼓舞,勇往直前的场景有多么令人惊叹。

清朝乾隆年间,自然也有阅兵。乾隆帝还以阅兵为题材写了诗,描绘当时盛况:“诘戎伊吉重,爽值九秋天。气霁炮声壮,云开旗色鲜。联营团写月,驰道直抨弦。廉李遗风在,干城尚勉旃。”秋高气爽,炮声轰轰,旗帜迎风招展。从这首诗作中,可以想像得出当时的盛况,甚至可以体会到乾隆当时的豪气干云。

古往今来,大家对阅兵意义的认识几乎是一样的——那就是阅兵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军威和综合国力,最能积聚军心、民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感荣光、最感振奋、最为神圣的庄严的盛典。

2019-10-10 3 3 甘肃农民报 c152222.html 1 古代的阅兵仪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