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
2019年08月29日
第03版:农家富

清水县容器油松造林技术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浅析

摘要:近年来,清水县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加快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逐步改善西灵山等流域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全县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作者现就容器油松造林方面在西灵山生态造林建设中的应用浅析如下。

一、良种壮苗

油松容器苗一般选用2~3年生苗木,可实现出圃造林无缓苗期,就可用于造林绿化工程。起苗前应视容器基质干湿情况浇出圃水1次,使容器苗充分吸水,以保证起苗时容器袋内土球完好无损,根系要求完成,有些苗木由于生长健壮,主根系生长在容器袋外面,在起苗时一定要对苗木进行铁锹铲苗,以防止根系损伤,影响成活率。出圃苗木要做到随出圃随运输,尽量避免中转,防止破坏土球,以保证造林成活率,充分发挥容器苗作用。

二、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器苗的造林时间一般选择在西灵山春季3~4月,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做到随起随造,用于造林苗木应选择高度10~20cm、苗龄2~3年生以上的容器苗。此外,应注意在苗木运输过程中防止苗木遭受暴晒或者损伤,如果苗木运输在栽植工程地,应该将苗木及时进行假植,假植时一般选择在山坡的阴屲处,按照“轻拿轻放”的原则,慢慢放苗顺势一排一排进行假植,然后盖上遮阴网或者树枝等进行僻阴避免太阳照射,栽植时随栽随拿,以确保苗木的造林成活率。

在西灵山荒山造林栽植中,坑有穴状、块状、鱼鳞坑3种方式,整地规格均为30cm×30cm×30cm,栽植株行距1.5m×2.0m,栽植密度222株/亩。栽植前撕裂塑料容器后将苗木放入挖好的坑内,每穴栽植1株(袋),然后覆盖1层表土,并将苗木扶正并踏实,注意不要将苗木压倒或倾斜。连续抚育2年,每年抚育1~2次,以防杂草与苗木竞争养分。油松苗木一般是1.5年至2年生的苗出圃造林,中间不经过移植。如需要2.5年以上苗木造林应进行移植培育。要选用顶芽饱满、根系发达、针叶浓绿、无病虫害的苗木,在早春进行栽植。

近年来,西灵山容器油松栽植以穴栽为主,要求做到:穴大根舒、深埋、实扎,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油松容器苗多采用带宿土蘸浆丛植的方法(每丛2-4株),每丛植株的株数因不同培育目的有所不同。提高油松的成活率,在起、选、包、运、植的操作过程中,保持苗木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苗根裸露4小时,栽后成活率大大下降。因栽植前水分的损失严重,即使成活,其高生长和直径生长都有明显下降。油松栽植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做好除草松土与蓄水保墒,给栽植的苗木成活创造条件,达到定向培育的要求。

三、越冬防寒工作

做好油松栽植后的越冬防寒工作,有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及质量。特别是当年栽植的油松幼苗,更要重视越冬防寒。在头年立冬的11月上旬,在西灵山造林处可以将畦梗的土填盖到苗子上,进行掩盖处理。一般掩盖土壤厚度要控制在4cm左右,且只要苗木不外漏为佳。第二年四月中旬将苗木上的土搂净,及时灌水,使苗木快速返青。

四、育苗技术创新

油松容器育苗在我县三北造林、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建设生产当中深受欢迎,不仅可以直接用于造林建设,还可采用容器育苗,大大节约种子的用量, 比大田播种育苗可节约30-50%的种子;培育周期短,利用容器育苗只需3-6个月就能出圃造林;栽植工序简化, 可以延长造林季节,由于容器苗带土移栽,对造林地适应性强;在西灵山高寒阴湿的地方,全年大部分时间均可造林;移植至大田培育成大径节的油松苗木,并对栽植技术要求不高,易被在栽植人员掌握并熟练应用,节省除草及切根假植的费用。

通过现场栽植经验得知,选择生态因子相同、地点不同的小班裸根苗栽植和容器苗栽植,容器苗造林后先缓苗期,造林时不伤根,造林以后能正常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容器苗因带原土团,不伤根,所以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成效显著。(清水县自然资源局尖山林场 刘亚军)

2019-08-29 3 3 甘肃农民报 c146191.html 1 清水县容器油松造林技术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浅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