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
2019年02月19日
第04版:春雨

民俗

陇东的元宵节

刘杰

过了正月十五意味着年彻底结束了,所以也是年的另一个高潮。陇东人的正月十五并不以吃元宵为主,而是以灯为核心,灯又分为面灯和灯笼。

正月十五的早上,主妇们就忙碌开了,忙着烫面蒸面灯,有用玉米面的,有用谷子面的,还有用荞面的。通常的面灯就是把面揉光之后揪成大小相等的面团,再揉,尔后在一端做出一个凹形,上笼蒸熟即可。小时候,我的母亲还会给我们做生肖面灯,每年的正月十五母亲都要忙活整整一天,先蒸一笼普通的面灯,再做生肖面灯,我们兴奋地簇拥在母亲周围,评论着谁的生肖面灯更好。

在平凉,正月十五那天,新女婿还要到岳父家去背猴灯(用面做成的)。面做的猴灯被搁置在高高的桌子上,新女婿要冲过众人的围堵抢到猴灯,整个过程热烈诙谐,很有特色。

厨房里忙着蒸面灯,正房里则忙着扎灯笼架,糊灯笼。做面灯需要细致有耐心,扎灯笼糊灯笼更是个精细活,先要用竹篾扎好灯笼架子,有八卦灯、兔子灯、鱼灯、鼓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最精致的是转灯,也叫走马灯,一个村子里会做转灯的也只有一两个人。扎好架子之后开始裱糊,用准备好的五色彩纸精心裱糊。当然,为了保证灯笼的亮度,主要还是以白纸为主。裱糊好的灯笼上还要配上五角星的造型,或者贴上精美的剪纸,再粘上彩纸剪成的穗子做装饰。

等不及夜幕降临,娃娃们已经闹嚷嚷的了。大人们忙着给点面灯,清油捻子被点着了,桌子上明晃晃的一片灯火,灶台上,牲口圈里的槽头上,粮囤上都要点上面灯,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娃娃们目不转睛地瞅着各自的面灯,据老年人说,谁的面灯亮,早出灯花,谁就心明眼亮。等面灯的捻子着完,被大人们剔除之后,娃娃们只是咬三两口面灯就急不可耐地嚷着要点灯笼。灯笼里面的蜡烛被大人们点着,吩咐大娃娃带好小娃娃,就有一队各式各样的灯笼明亮了村庄的夜空,在村子里游走,伴随着娃娃们的欢声笑语,村子里再一次热火了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生活的不断改善,陇东正月十五的内容也改变了许多,只有极少数的人家还保留蒸面灯的习俗,扎灯笼糊灯笼近乎绝迹了,因为满街道都是各色各样,有声有色的塑料灯笼,电子灯笼,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吃元宵也只需到超市里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几袋就行了。

2019-02-19 民俗 3 3 甘肃农民报 c111159.html 1 陇东的元宵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