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
2018年05月17日
第03版:农家富

产业富民天地宽

——会宁县太平店镇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纪实

    肉牛养殖成富民强镇主导产业

    设施无公害蔬菜产业蓬勃兴起

    近年来,会宁县太平店镇把特色农业作为脱贫攻坚和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逐步建立了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特色富民产业体系,特色农业已成为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

    蔬菜种植拓富路

    时下,在太平店镇大山川村座座高架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黄瓜,红澄澄的番茄,到处是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大山川村万沟社村民杨丽芹家种植蔬菜日光温室暖棚1座,冷棚3座,暖棚用于冬天育苗,冷棚用于夏秋季节栽植蔬菜。

    杨大姐告诉笔者,去年冬天她家育苗2100多盘,目前已出售1800多盘,剩余的300余盘也已“名花有主”。近年来,4个棚每年收入一般在6~7万元,好的一年能达到10万元。据太平店镇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大山川村党支部书记马宏武介绍,该镇蔬菜大棚主要分布在大山川村和大山顶两个村,共有110座,年收入达50多万元。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近年来,会宁县以“打绿色牌、建设陇中绿色产业基地”为目标,不断扩大露地蔬菜种植,加快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建设步伐,积极发展设施无公害蔬菜,使蔬菜产业在干旱的会宁大地蓬勃兴起。

    太平店镇距会宁县城30公里,312国道和平天高速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显著。为引导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该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和技能培训,培育富民产业,大大提高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使全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悉,为了将蔬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使群众增收致富的效益更加提升,该镇先后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农户进行广泛引导培训、带动帮扶,提高了群众种植蔬菜的积极性,推动了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唱好“牛经”发牛财

    养牛一直是太平店镇当地的传统养殖项目,但长期以来都是以农户小规模散养为主,难以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近几年,该县的养牛业声名鹊起,规模养殖、产业化发展让太平店镇的养殖业有了梦、圆了梦,令人刮目相看。

    为了发展养殖业,该镇依托梅灵草粉加工专业合作社、曙辉养殖专业合作社、会宁县百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会宁县康正畜牧良种肉牛繁育推广中心四家专业合作社,帮扶贫困养殖户从张掖、临夏等地引进西门塔尔、夏洛克等良种基础母牛。同时,由村“两委”牵头协调,引导农户向合作社缴纳少量保证金,再由合作社向农户提供已受孕母牛,农户在合作社指导下饲养,进行订单收购。

    刘永恒是该镇贾铺村陈东社村民,家中有3口人,属于贫困家庭,前几年每年养老黄牛3~4头。2014年以来,刘永恒通过妇女贴息小额贷款8万元,妇女创业贷款15万元以及精准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累计28万元用来发展养牛产业,主要以西蒙达尔和夏洛克优良品种为主,目前牛存栏达50多头,累计出栏100多头,毛收入达到100多万元。去年,刘永恒又通过农牧系统争取补助10万元建起了饲料青贮池。从刚开始连一台铡草机都买不起,饲料都要拉到其他村上去加工,到如今粉碎机、铡草机等先进设备样样俱全,老刘的养殖劲头越来越足,随着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他的收入节节攀高,家里还买回一辆小轿车拓展业务。刘永恒的脱贫之路,给农户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全镇上下形成了“脱贫靠养牛,致富多养牛”的浓厚氛围。

    为了探索养牛新模式,该镇紧紧围绕抓贫困户肉牛产业覆盖率和养殖达标率两项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持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太平店镇活畜交易市场和肉牛养殖基础优势,并通过强化做好宣传引导员、技术指导员、金融服务员、订单联络员、信息传达员、防疫监督员的“六员”工作举措,大力推行“秸秆饲料化、品种优良化、数量规模化、粪污资源化、养殖效益化”的肉牛养殖模式,不断提升农户养殖效益。截至目前,该镇共有肉牛养殖户1211户,规模养殖户79户,肉牛存栏4230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2610头。

    沃野万里秀,富民天地宽。放眼未来,太平店镇特色农业正在致富大道上砥砺前行。 (柳絮 孙芳芳)

2018-05-17 ——会宁县太平店镇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纪实 3 3 甘肃农民报 c64516.html 1 产业富民天地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