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
2018年04月24日
第01版:要闻

看!爱钻研的庄稼汉


    阅读提示:在千里陇原大地上,不乏爱钻研的庄稼汉。他们扎根沃土,沉得下心,在书本上学习、到地头上实践,让自己紧跟新时代的步伐;他们“爱岗敬业”,用有限的人生,不懈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们学历不高,但凭着自己有限的农技知识,对“本职工作”不断进行改进,对农业生产不断进行革新,努力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造福农民的硕果……

    渭源农民康玉林自制膜侧当归覆膜机

    本报通讯员 张安军

    最近,康玉林成了大忙人,他发明自制的膜侧当归覆膜机申请了国家“实用性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受理并取得编号,覆膜机成了乡亲们参观、咨询、使用的“宠儿”。

    “他这个覆膜机既灵巧又轻便,能省两个劳力,使用起来比市场上销售的那种大型覆膜机械方便多了,今年我家就用这个栽种了5亩膜侧当归。”邻居邹天佑说。

    康玉林发明的膜侧当归覆膜机由机架、推土板、方向引导前轮、刮土板、压膜后轮、挂膜滚筒、牵引拉杆组成,重34斤。“今年我用它栽种当归4.5亩,只用了10天,既省力又保墒,要是只用人工,少说也得两个星期。”说起机械带来的实惠,老康算起了细账。

    康玉林文化水平不高,初中毕业,年轻时搞锅炉、管道维修10多年,多年工作经历造就了他巧妙利用废弃物进行维修创造的能力。

    这些年在务农的过程中,根据农耕需要自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便成了康玉林的爱好,家里取暖的锅炉、火炉和厨房用的鼓风机、上天台的楼梯、种小麦的播种机、打碾小麦的风扇等等,都是康玉林利用农闲时间一手制作的,特别是他改造的小麦播种机,被左邻右舍轮流借用,大家纷纷表示“就是好使。”

    静宁农民李拴成发明“神奇”洋芋点播机

    本报讯 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静宁县红寺乡二河村农民李拴成就是这样一位“高手”。为减轻种植洋芋时的劳动强度,他发明了一款洋芋点播机,不仅受到了农民朋友的青睐,而且获得了发明专利。

    用传统的方法种洋芋是件很苦的活,一天一个健壮劳力只能勉强种上一亩洋芋,而用李拴成发明的洋芋点播机一天就能种三到四亩,最快的时候李拴成两口子一天半时间种了六亩。

    李拴成告诉笔者:“用这个工具人不用弯腰,点播速度快,地膜破坏小,点籽深,保墒好,再不用放苗,3分钟能种60窝洋芋。”

    洋芋点播机发明人李拴成今年35岁,是静宁县红寺乡二河村的农民,平时耕种土地,农闲时节搞点电焊和机械维修工作。李拴成和村里其他的农民有些不同,干农活时总爱琢磨如何轻松省力。2008年红寺乡推广种植全膜洋芋,他家种植了5亩洋芋,李拴成觉得传统的操作方式点播洋芋种子既费时又费力,于是萌发了动手发明一种点播机具减轻劳动强度的想法。

    几经波折,李拴成的第三代洋芋点播机终于研发成功,不仅效率快,劳动强度低,而且对地膜的破坏性小,土壤保墒效果好,受到了农民朋友的青睐,小范围开始推广使用。

    2018年3月24日,李拴成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李拴成发明的洋芋点播机已在静宁县红寺、细巷、三合、甘沟、四河、界石铺等乡镇开始小量推广,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

    (常舒清)

    相关链接

    陇原农民发明家还有这些人

    2012年,灵台农民郭小金经过15年潜心研究,成功发明了“地震提醒仪”和“地震感应断电装置”,并分别获得“国家专利”;

    2013年6月,环县农民刘清海发明“仿地形残膜捡拾机”,并经中央电视台第10套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自1995年以来,他先后发明出“风力气压抽水机”“气热褥”“薯菜切料机”“手扶草灌收割机”等12项成果,其中6项获国家专利证书;

    2015年,漳县盐井乡前进村农民王燕子经反复试验和改进、研发生产出了中药材穿串机,并在该地党委、政府支持下成立公司,将此发明进行批量生产,受到外地客商的广泛青睐;

    2016年1月,平凉崇信县黄寨乡马寨村农民赵虎发明新型施肥枪,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专利局审核并授予《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该产品不仅操作简单省力,且具有特殊控制机构和语音报警功能,可确保施肥量的均匀和可靠;

    2016年10月,金塔农民殷天国发明甜菜收获机,可在很短时间内去除甜菜叶并换用犁铧将甜菜全部挖出。据统计,此款甜菜收获机一天可以收获20亩地,代替人工150到160人;

    2018年3月,平凉农民何湧用废旧木料发明制作出纯木头自行车,与普通自行车一样大小,长1.8米,高0.98米,能骑行,可载一名200斤左右的成年人。

2018-04-24 3 3 甘肃农民报 c60613.html 1 看!爱钻研的庄稼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