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
2018年01月13日
第04版:青年人

新时代·新青年

90后返乡青年建起“绿色农场”

    本报通讯员李锦

    隆冬时节,地处庆城县东北缘的玄马湾,明晃晃的蔬果大棚显得格外耀眼。27岁的返乡青年何浩看着这景象,深有感触地说:“多亏了政府帮我建大棚,我这蔬菜终于有收益了!”

    提起创业的艰辛,何浩深有感慨。他家住庆城县玄马镇房里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家庭十分贫困。初中毕业后,他上过钻井队、搬过砖,六七年来,打工收入微薄。近几年,家里还添了两个小孩,父母年迈,这一大家子出路在哪里?那一段日子,何浩整日整夜愁得睡不着。

    何浩决定回家创业,种大棚,建“绿色农场”。

    资金哪里来?技术哪里来?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两大难题。从最初投入到现在,他东挪西借已经投入了三四十万元。除去购买微耕机、旋耕机等农机具的流转土地的钱,已所剩无几。正当他陷入困境时,2016年,当地政府大力支持返乡青年创业,政策倾斜。在政府的帮助下,何浩在玄马镇玄马村流转土地近150亩,建起蔬菜大棚50座,成立了庆城县玄马绿农源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随后又为他的连栋棚争取到了水肥一体化试验项目。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他将这片荒滩改造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农场。他和工人们一道白天除草、平整土地,覆膜……渴了就喝几口矿泉水,累了就在棚里歇会儿。

    为了务好棚,何浩虚心向庆城县瓜菜站的专家请教,请他们对自己的果蔬大棚“会诊”“把脉”。瓜菜站的专家被他的创业精神深深感动,多次来到他的农场进行技术指导,还为何浩免费赠送了大量瓜菜种植专业书籍和挂图。一闲下来,他就一人躲在大棚里“补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何浩凭着坚韧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去年6月,他还向游客开放有机甜瓜采摘园,前来采摘甜瓜的游客和市民络绎不绝,每斤最高卖到15元钱的好价钱,开园当天收入就超过了万元。

    “2018年,我将进一步扩大大棚规模、争取政府支持,再建20个大棚,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实施蔬果采摘、全面引入‘互联网+’营销模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更广阔的发展规划在何浩心中勾勒。

2018-01-13 新时代·新青年 3 3 甘肃农民报 c38029.html 1 90后返乡青年建起“绿色农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