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2年07月05日
第08版:程征新进奋

强科技支撑种业强省

省农科院位于庆阳旱塬上的冬小麦试验田(省农科院供图)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我省是农业大省,更是种业大省,是国家玉米、马铃薯和瓜菜花卉制种繁种基地。近年来,省农科院立足陇原大地,实施生物育种及重大品种选育项目,不断培育良种,为全省“打好种业翻身仗”、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庆阳市190万亩冬小麦陆续开镰收割,预计夏粮总产达45.32吨。看到金黄色的麦浪翻滚,省农科院副院长樊廷录的喜悦之情涌上心头。他说:“今年冬小麦长势好于去年,又一‘卡脖子’种源技术藏粮于地。”

樊廷录说:“从今年陇东冬小麦长势来看,困扰我省小麦丰收的条锈病基本得到了控制,育成了优质兼抗条锈病、白粉病和叶锈病的小麦新种质。为此省农科院制定了‘种业强省科技支撑方案’,集中全院科技资源优势,创制新种质,培育新品种。”

抗旱优质小麦是保障口粮安全的重大需求。省农科院旱农所在镇原坚守50年旱地冬小麦育种,先后选育出17个新品种。尤其陇鉴110、陇鉴107、陇鉴108成为支撑我省口粮安全的主推品种。选育的陇紫麦1号及强筋冬小麦陇鉴115和陇鉴117,正在支撑我省陇东优质小麦的提档升级。

省农科院抢抓全国三大种业基地机遇,攻破种源“卡脖子”技术,进一步加强我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

去年,该院推进生物育种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利用基因克隆、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技术,研发创制了胡麻、油菜和玉米等作物优异种质,获得了抗虫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自交系材料,筛选出优质强筋或紫色小麦、高维生素C马铃薯、高ɑ-亚麻酸胡麻、高油大豆、褐色中脉高粱、饲用青稞和高β-葡聚糖含量青稞、富铁硒锌和早熟马铃薯、紫色和强筋小麦等优异育种材料1万余份,育成了优质兼抗条锈病、白粉病和叶锈病的小麦新种质。

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杨天育介绍,省农科院承担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工作,已完成了全省83个县区792个乡(镇)4794个行政村填报种质资源普查,保存种质2.2万余份,并完成了种植信息,建立了对外共享与种质服务数据平台。正在建设1万平方米的西北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具有保存30万份种质资源的能力,建立生物育种技术与快速繁育技术平台,为攻克种业“卡脖子”和重大品种选育提供种源支撑

马铃薯育种走在全国前列

“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其中有600万亩种植的是省农科院培育的种子,年产1200多万吨,产值60亿元。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占据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仲夏时节,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吕和平说,陇薯7号、3号、10号种植面积都超过百万亩,陇薯7号甚至达到150万亩。

20世纪50年代,省农科院早在渭源县会川镇建立马铃薯育种基地,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先后收集保存种质资源7000多份,选育出了42个马铃薯新品种,支撑了西北地区马铃薯种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在高淀粉和抗病品种选育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依托国家农业科学种质资源渭源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西北旱作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科普示范基地等9个科研平台,组织实施马铃薯生物育种项目。

2021年,该所选育的高产优质鲜食新品系L16101-8,平均亩产3046.8公斤,比陇薯6号增产5.8%;筛选出适宜庆阳旱塬复种的马铃薯品种京张薯1号、陇薯14号、陇薯10号、青薯9号和彩色鲜食品种红美等品种。

在育种方面,省农科院不断创新与应用生物育种技术,在有性杂交、回交及辐射诱变技术和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基础上,加快分子标记、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

科技助推种业强省战略

近年来,省农科院选育的陇薯系列马铃薯、陇鉴和兰天系列冬小麦、陇谷系列糜谷、陇椒系列辣子、陇亚系列胡麻、陇油系列冬油菜、陇单系列玉米杂交种等成为地域特色品种品牌,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为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1200万吨作出了重大贡献。

玉米占据我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5%和产量的50%,抗旱耐密品种是玉米增产的关键。

省农科院围绕《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组织全省玉米重大品种科技攻关,参与全省玉米企业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品种的测试及应用,选育出陇单系列重大品种(系)。玉米新品种“陇单336”通过国家审定,正在支撑我省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

我省胡麻育种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全省胡麻种植面积200多万亩,总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省农科院育成的两个胡麻杂交品种“陇亚杂1号”“陇亚杂2号”,成为世界首例胡麻杂交种。该项技术把我国胡麻杂交种优势利用推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021年,培育的胡麻陇亚16号,通过国家品种登记,旱地地膜亩产达150公斤,水浇地亩产达210公斤,且亚麻酸含量高,具有高抗(HR)枯萎病特性。”省农科院作物所党总支书记张建平说,这又是我省胡麻育种技术上的一个飞跃。

陇南是国家小麦条锈病的策源地,危害面积大,流行成灾率高。

省农科院小麦所、旱农所、植保所联合兰州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科研机构,集中攻关研发,选育的8个春小麦和16个冬小麦抗条锈性强、适应性好。兰天36号创造了徽县小麦620.8kg高产纪录,兰天系列品种播种面积占全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40%,显著提升了抗锈育种水平,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油菜品种“陇油杂2号”机收亩产突破200kg;谷子新品种陇谷23号被评为全国一级优质米……

省农科院把强科技作为强种业、强农业的主要抓手,不断选育新品种,为我省科技支撑种业强省“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7-05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323384.html 1 强科技支撑种业强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