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2年07月05日
第03版:市县

华亭:药材种植鼓起群众“钱袋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柳明霞

仲夏时节,笔者走进华亭市山寨乡,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满目滴翠、药草葱茏、药花绽放、甘香扑鼻的美丽乡村画卷。

山寨乡甘河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十几名工人趁着雨后药田水分充足,肥料容易被根茎吸收,正在行间锄草、施肥、培土,呈现一派繁忙火热的管护景象。“现在是花芽分化期,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配合使用磷钾肥来满足药材全部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求,这样既能增进药材早熟、含量丰满、根茎粗大,也使药材的品质更优。”甘河村党支部书记梁伟向我们介绍着药材的管护之道。

2018年,甘河村党支部书记梁伟意识到,甘河村仅靠着传统农业和零散的中药材种植根本不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甘河村地处关山林园区,气温温和湿润,土壤肥沃,地块相对集中,何不把这一资源优势利用起来。”梁伟左思右想,最终将目光投向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相比零散种植,建办药材种植基地有利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挥农村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深入调研、查找资料、与当地政府积极衔接沟通,他的想法也得到驻村干部、村委会成员认同。说干就干,还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邀请药材收购企业的种植专家来村里给村民传授种植技术,有效激发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2019年,甘河村通过土地流转、建办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等建成了甘河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集中连片种植独活150亩,采用“统一技术、统一苗种、村民自产、村集体收购”的方式,按照每斤独活(干)8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收购,给村民吃下“定心丸”,确保了农户增产稳收。

同时,为解决中药材加工、销售等重难点问题,山寨乡投资247.8万元,在甘河村建办药材晾晒棚3座,形成了收购、烘干、销售“一条龙”的运作流程,不但有效激发了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也从根本上解决了药材销售问题。药材卖好了,群众的钱袋子也就“鼓起来”了。

柳建林是甘河村水草沟的脱贫户,今年刚40出头的他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无暇外出务工,因此,种植中药材了成他的“致富路”。“今年我种了3亩独活卖了12000元,现在村里在收购,现挖现卖,不但赚钱快,而且还能节省出好多时间照顾家里。”

今年以来,华亭市山寨乡把产业兴旺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支持中药材、肉牛等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乡已打造山寨河、菜川河流域和固华路沿线三大药材种植示范带和5个千亩药材种植基地,培育中药材专业示范村4个,引进中药材种植企业3家,组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带动中药材种植户1500多户,中药材种植面积10000余亩;培育10头以上养殖大户150户,牛饲养量达到1.2万头。现如今,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绿水青山间,一幅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山寨徐徐铺展开来。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7-05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323339.html 1 华亭:药材种植鼓起群众“钱袋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