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张虎强
一场春雨,通渭大地润如酥。浩荡的春潮里,通渭县最东端的陇川镇3月暖、墒情好,春耕生产正忙。
一
石峰村因石峰堡得名。顺着一条小溪便到了石峰村郭尧社,80后村党支部书记李志龙正组织村民在郭尧社玉米种植区耕地铺膜。这几年,郭尧社40多户村民家家养殖牛羊,饲料需求陡增,玉米成了家家户户每年必须大量种植的作物。
大学毕业的李志龙原本在南方务工,2015年回乡开始发展牛羊养殖。两年之后,他被村民选为村上的文书,后来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石峰村羊养殖较早,但大多是零星养殖,且羊的品种陈旧。李志龙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正是石峰村脱贫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他决定改良村上的羊品种,促进村民增收。他自掏腰包赴山东学习考察,最终决定引进杜泊羊。很多村民都持怀疑态度,李志龙便自己先试养20只。结果,他试养成功了,郭尧社的村民便跟着养殖,到后来发展到全村。
杜泊羊繁育快,出栏率高,经济效益好。不几年,村上便依靠着羊养殖脱贫了。李志龙并不满足于脱贫,他成立合作社,办养殖玚,推动石峰村养殖规模化。
养殖规模越大,需要的饲料越多。李志龙便又动员村民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以养促种,以种保养。现如今,石峰村户均固定羊存栏20只,乡村振兴在春耕里焕发出新的希望。
二
陇川镇蔡铺村共有278户人家,苹果栽植1500亩,户均5.3亩。笔者采访时,蔡埔村党支部书记李强正在果园里指导果农剪枝拉条。
李强在部队服役多年,退役后在天津创业。蔡铺村脱贫攻坚最吃紧的时候,李强返乡流转200亩撂荒地种植苹果,并首次将矮化密植技术引了进来。
2018年,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村上大量推行矮化密植,并将收益少的长枝富士嫁接为惠民短枝、水晶青冠、维纳斯黄金等新品种。乡亲们的收入不断增加,脱了贫致了富。
春风拂过枝丫,勤劳伴着春意,枝间吐出的新芽,满含着这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
初春的张沟村春潮涌动。通渭县永华农牧合作社的土地上,十几台旋耕机同时作业,好不热闹!
合作社负责人张永华今年45岁,衣着朴实,穿着布鞋。2017年,在外承包工程20多年且已在内蒙古置业安家的张永华回到家乡,承包了两面荒山,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栽植了500亩花椒。
随后几年,张永华不断流转村上撂荒地,种植玉米、柴胡和荞麦,成了村里的新“地主”。今年,他又流转了1500亩土地,计划种植黄芪。
每天早上5点,张永华便骑着摩托车到地里,乡亲们说,永华的摩托车发动机是村里的闹钟。他的合作社带动着100多户乡亲。他说,既然带上了,就要为他们负责。
俯身在养育自己的土地上,这里的乡亲们描绘着五谷丰登、产业兴旺的美好蓝图。
四
陇川镇副镇长张耀宗现在忙得不可开交,介绍起镇上的工作,他如数家珍。
陇川镇根据群众发展需求和地理优势,在现存栏牛1663头的基础上,再发展肉牛养殖323户606头,建成1个千亩黄芪示范种植基地、2个高标准果品提质增效示范点、2个3000亩高标准玉米示范片带,打造产业集群,开启产业新模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他们,在春天播种乡村产业振兴的希望;他们忙碌的身影,是这个春天里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