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2年02月23日
第07版:市县

静宁 蔬菜大棚助推产业集约化发展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夏剑锋 李维轩

“这个棚务好了,一年能收入八九万元,就算务不好,也能收入个六七万元。家里还种了四亩早酥梨树,一年下来能收入十万多元。”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蔬菜种植大户孙明昌激动地说。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就开始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如今,该村依托多年积淀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建起了新式蔬菜大棚,助推蔬菜产业集约化发展,许多村民依靠种植蔬菜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幸福生活。

孙明昌一家就是最大的受益户。他承包了两座大棚,在家门口还搭建了两座小拱棚,除了三个孙子正在上学外,其他家庭成员全部种植蔬菜,他和老伴负责种植,儿子负责销售。

“头一茬我种的是油菜,卖了8000多元,油菜卖完后就把黄瓜苗栽上了。油菜卖的钱就把这两座棚的租金挣回来了,剩下的就是纯收入。”孙明昌说。

孙明昌承包的另一座大棚里种植西红柿。他说:“这是去年11月份从山东定的苗子,到3月份估计就能卖了。今年的行情好,应该可以卖个好价钱。”

今年64岁的孙明昌认为,种植蔬菜大棚,栽植、浇水、施肥是一项重体力劳动,人虽然辛苦,但想到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干劲就更足了。从过去的贫困户到现在的致富户,依靠种植大棚蔬菜,孙明昌一家早早就实现了脱贫,他们先后投入20多万元,建起了一砖到顶的9间新房子。如今,为了三个孙子上学方便,他们还在静宁县城买了一套楼房,祖孙三代人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近年来,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通过集约化、集体化发展,打造集种苗培育、蔬菜生产、技术创新、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示范引领全县蔬菜产业创新升级,以农业的全面增效带动农民的持续增收。同时借助天津市武清区帮扶资金280万元,拆除了老旧棚12座,重新规划建设了16座现代化设施蔬菜大棚。

“新建的大棚每年每座的租金是3300元,大棚每年可以种植两到三茬蔬菜。后续我们还将对孙家沟的58座旧棚和56座小拱棚进行改造,今年集中连片修建100座大棚。通过带动,让老百姓集约化、集体化抱团取暖,让老百姓得到更多收入。”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樊泽中说。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2-23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300149.html 1 静宁 蔬菜大棚助推产业集约化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