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2年02月23日
第07版:市县

凉州 “聚宝棚”托起百姓致富梦

设施蔬菜成凉州区清水镇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宝棚”。 凉州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李金业

今年以来,凉州区清水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构建“农户+合作社”现代产业体系,提效率、降成本,让设施蔬菜成为清水镇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宝棚”。

顺着平坦的乡村道路向凉州区清水镇王锐沟村行进,道路两旁一座座蔬菜大棚呈现在眼前。

“我现在种着3个蔬菜大棚,每天早上去市场售卖平菇,钱都是现场结算,比打工划算多了。平菇产量高、销路广,种植收益不错。”村民马菊芳一边采摘着平菇,一边对记者说。

据了解,王锐沟村素有种植蔬菜大棚的传统,许多村民与蔬菜大棚打交道都多年了。目前清水镇王锐沟村平菇种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为老百姓撑起了致富伞,大家正在用智慧和勤劳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凉州区清水镇王锐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斌说:“这几年,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带领广大村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食用菌道路上越走越宽,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家家户户的生活质量一步步提高。”

在清水镇,和王锐沟村民一样依靠“聚宝棚”追逐“致富梦”的村民还有很多。

张清堡村村民王德国的西红柿大棚里,嫣红的、嫩绿的西红柿挂满藤蔓。今年五十多岁的王德国种植蔬菜大棚已有15年,一茬又一茬的西红柿、黄瓜让他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说起今年的市场行情,王德国笑容满面:“今年的价格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现在的价格是8块钱一公斤,经常有人打电话预定,只要有产品就不愁卖。按现在这个行情,预计这一茬能卖2万多块钱。”

王德国家的大棚蔬菜主要销售给了位于清水镇的凉州区振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刘丽萍介绍说:“我们合作社主要收购清水镇周边农民种的蔬菜,品种有辣椒、西红柿等。尤其清水的辣椒比较出名,颜色好、口感好、肉质好,每天的走量大概能有8吨到10吨,主要销往新疆、西宁、酒泉、兰州等地。”

清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鸿钰说,近年来,清水镇将大棚蔬菜产业作为村民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加大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力度,在蔬菜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方面下功夫,切实让蔬菜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设施蔬菜大棚目前已成为清水人民的致富法宝,每家都有一到两个设施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可帮助农民增收3万元以上。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2-23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300145.html 1 凉州 “聚宝棚”托起百姓致富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