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寒冬时节,阳光洒满阿克塞县干净整洁的街道,走进阿克塞县民族新村,一栋栋崭新的别墅鳞次栉比,十分惹眼。别墅门前还整齐停放着一辆辆崭新的小汽车。
记者敲开了当地居民库力达尔老人的家门,家里装饰极具哈萨克民族特色,老人身着民族特色服饰正准备与自己的亲家共进午餐:“现在我和亲家都住在民族新村,来往走动比过去频繁多了。”
当提及自己从孤零零的一座毡房搬进200多平方米的别墅,库力达尔老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小时候,真的不敢想有朝一日我们牧民会住进县城的别墅,现在却变成了现实。”
“过去不是不想定居在镇里,只是当时条件所限,不能如愿。”在当地生活了60多年的库力达尔回忆道,从前,一年四季都在毡房里生活,哪里牧草繁盛他们就迁移到哪里。转场的生活很艰辛,那时对于家的概念就是一顶老旧的毡房。
记者了解到,阿克塞建县之初,5个乡中有4个牧业乡,所有牧民均散居在各自草场,住毡房,点油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仅有一个农业乡实现了定居,但住房均为土坯房,而且公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几乎为零。
彼时的阿克塞县城区道路共6条,硬化率只有40%,仅2条主要道路有路灯;自来水入户率仅30%左右,集中供热锅炉房1座,集中供热覆盖面仅限于政府、医院、学校等部分公共机构,居民家中取暖几乎全部靠煤炉。(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