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1年10月14日
第08版:乡村振兴

西固区 多元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西固区马家山村村民郝世斗在果园里采摘苹果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青瓦白墙的小院、别致古朴的窑洞,在夕阳的照射下静谧美好。沿着村道行走,随处都是苹果园,红彤彤的花牛苹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走进西固区金沟乡马家山村,让人感受到了乡村面貌的大变化和村民富裕的幸福生活。

马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孙烈荣说,近年来,马家山村在持续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种植品种多样的水果、蔬菜。现在基本形成了六月有大接杏,七月有白凤桃,八月有巴梨,九月有核桃,十月有红富士、蛇果,十一月有百合的产业格局。同时,茄子、辣子、西红柿、豆角等品类繁多的高原夏菜全部高产,村民依靠种植果蔬,实现农业增效。

魏烈荣介绍,马家山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路子,通过实施“支部+协会+企业+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发挥协会作用,让群众真正受益。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既有长期合同工,又有农闲期间在田园综合体的果园、菜地帮助管理的临时工。同时,开发了文旅集市和骑行驿站,多渠道创收,农民的“钱袋子”变得越来越鼓了,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村民郝世斗说,自己有7亩地的果园,一年收入1万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2017年,马家山村确定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全力打造马家山田园综合体,建设特色生态园、中华孔雀园、林果科技示范园、百合产业智创园、乡宿培育园5个重点发展特色创意园。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今年7月马家山田园综合体一期工程建成,顺利开园,尤其是重点项目环盛生态园和麦香园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窑洞、土炕、四合院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田园综合体建成后,吸引了大量游客。”田园综合体负责人陈明东说,在果蔬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马家山村持续探索,不断创新,在夯实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立足自身良好生态环境、丰富旅游资源和典型城郊村区位优势,借助省级森林公园——关山森林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发展以旅游休闲观光、设施农业景观为重点的乡村旅游。

游客吴先生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住惯了高楼大厦,感受多了城市的喧嚣,偶尔来这里体验乡村的气息,感觉很快乐!”

近年来,西固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农业、旅游深度融合,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增添持久动力。

坐落在黄河岸边的河口镇河口村,依托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把旅游业搞得红红火火,村民经营农家乐收入翻番。千年古镇,以独特的风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这里成为城市人的都市田园。

张钱友经营的“老院子”农家乐,古色古香又具农家特色的院落新颖别致。“之所以叫‘老院子’,是因为这座院子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我们一家数代住在这里。”张钱友说。老院子并不在古镇主街道,而是在一个小巷道内,张钱友原来在河口社区工作,收入不高。2019年6月,他前往新疆昌吉考察学习柴火鸡,回到村里开始着手改造自家院子,2020年5月份老院子正式对外营业。一年多来,老院子已经打出了名气,深受本地村民和游客的喜爱,是必去的网红打卡地。目前,老院子日平均接待游客10多桌,月营业额10多万元。

在张钱友经营的“老院子”农家乐里记者遇到了75岁的翟老太太和75岁的火老太太,火老太太以前生活在兰州,现在定居珠海10多年了。老人家说,第一次来古镇在农家乐找回了家的感觉,找回了小时候家里炕头上的感觉。两位老人连连夸赞,这里古香古色真不错。

西固区河口镇景区办副主任张伟表示,河口村留存了多样的文化遗存,古城池、古码头遗址、碑文石刻、四街十七巷、四合院、张氏祠堂、清代纱灯等历史文物别具特色,特别是河口古民居,是河口古文化遗址保存最多的古民宅,作为兰州现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群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有37处,200多间,是我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一个缩影。

西固区占据着黄河上游流域重要地理位置,黄河流经西固37.5公里。西固区把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幸福线”,着眼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地处黄河西固段上游的河口古镇作为重点,持续推进大景区建设,先后成功打造“记忆盘古”水舞秀、十里黄河金岸、喀啰川广场、东西南北中5座古城楼、37座古民居院落等一批核心观光体验项目,并辐射带动水居丹霞等周边景区的开发运营,黄河文化艺术周通过一日一主题、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让河口大景区“色香味”俱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群众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过上更加富裕安康的生活,不断提升幸福指数。西固区委、区政府依托全区乡村产业优势资源,打造全产业链,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大力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助力农村面貌发生深刻改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0-14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76981.html 1 西固区 多元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