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1年09月28日
第07版:要闻

临夏市: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

(接1版)

而在2015年,这里还是典型的老城区中古老的瓦房区、城中村,近37%的居民属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贫困面广,民生问题非常突出,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原住民创业就业空间狭小,保护开发矛盾多。

面对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中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地以“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精神为指针,把改造八坊十三巷“城中村”作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改善困难群众生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各民族共同进步的文化保护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和产业培育项目。

“我们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形成‘文化为先、利民为本、一巷一特色’的改造思路,不搞大拆大建,以原本独特的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优化人居环境,拓展商业发展。”八坊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晖娟说。

对于这些改变,从小生活在巷子里的马小强感触颇深:“在我去上大学时,这里下雨天路还会泥泞难行,特别是巷道里的河水天热时总是臭气难掩。然而,一个学期放假回来,我都差点没认出来是自己的家。”

现今,毕业后跟随叔叔做地毯生意的马小强的家已经实现了“前店后院”,借助八坊十三巷的名气,自己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生产的地毯不仅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更是远销欧洲等地。“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说到这里,马小强喜上眉梢。

在八坊十三巷,一条条蜿蜒的巷弄生动地诠释了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团结,随着不断发展,拓展了群众的视野,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国内国外各民族群众来到“八坊”,不仅感受到了临夏独特的民族风情,而且借助深入的交流与学习,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为各民族团结进步搭起了友谊的桥梁。

齐心协力,共浇幸福之花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年来,临夏市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构建起了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人心归聚的共有精神家园。

“临夏市位于一个多元生态地理文化环境中,是藏、汉、回文化的交融地带。我们着眼于挖掘原生态传统文化的永续价值,传承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临夏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文华表示,临夏市借助“花儿之乡”“彩陶之乡”和“牡丹之乡”等文化底蕴,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与此同时,临夏市各学校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大力实施“金种子”工程,写民族团结作文,讲民族团结故事,开设民族艺术课程,编印民族团结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了各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团结带来了发展,发展促进了团结。2021年,临夏市重点项目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牡丹文化产业园、华谊兄弟星剧场美好生活文旅综合体等项目接续开工实施,环城北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多年来存在的城市“断头路”正在相继打通,实现了城市内循环,提升了智能化城市管理水平,畅通了各族群众幸福路。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建过程中,做到了“改造一片、提升一片、幸福一片”,达到了旧貌换新颜的效果,切实提高了各族群众居住生活质量,不断推进构建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现各族群众和谐共居。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9-28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75054.html 1 临夏市: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