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1年09月08日
第01版:头版

高原上一抹亮丽的绿

——天祝高原夏菜产业托起农牧民“小康梦”

天祝县安远镇乌鞘岭村已经成熟的长寿豆。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初秋时节,驱车行驶在天祝县安远镇、打柴沟镇,沿途是一片片绿色的海洋。这一片片绿,不是青稞,也不是牧草,而是青笋、长寿豆等高原夏菜。

天祝县安远镇、打柴沟镇不少地方海拔在2600米左右,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上土壤肥沃、祁连山天然雪水丰富,发展高原夏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县将高原夏菜作为全县“八大产业”之一全力扶持,取得了明显成效。高原夏菜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

一户一块田,土地活起来

“以前我家有20亩地,种的是青稞、燕麦、牧草,这些地都是靠天吃饭,雨水多了好一点,雨水少了就得倒贴。去年村上推出‘一户一块田’模式后,我把自己的20亩地流转出去,又倒包了7亩地种笋子、5亩地种长寿豆。去年虽然笋子价格不太好,卖了1.7万元,但长寿豆价格好,卖了6.8万元。今年我承包的地多,种了15亩笋子,现在已经全部卖出去了,收入差不多有8万元;15亩长寿豆正在采收,如果没有冻害,保守估计1亩地也能卖个8000元左右。”安远镇乌鞘岭村村民王占禄说。

乌鞘岭村气候冷凉,以前村民的地是东一块、西一块,不仅比较零散,还不易打理。村民们以种植青稞、油菜、饲草料等低效传统农作物为主,收益低、见效慢,富不起来,生活困难。

“2020年,我们开创了小田改大田、旱田改水田、漫灌改滴灌的‘三改’模式,实施了野狐湾片区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乌鞘岭村有4365亩地被纳入项目中。”安远镇人大主席、乌鞘岭村包村干部马淑贞说,为了让村民更好地参与,乌鞘岭村以返租倒包的形式,注册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法人代表的昌鑫旅游劳务合作社,将全村土地流转至昌鑫合作社,流转过来的土地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类地一亩五百元,二类地三百元,三类地一百元至两百元不等。按照全村分片区种植规划,将流转至合作社的土地再原价返租给种植农户及龙头企业,通过一租一返,实现“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的“一户一块田”土地经营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特色种植业。

马淑贞说,为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种植,安远镇从蔬菜起步,种植时就考虑蔬菜重茬连作会导致的病害问题,所以按照三年三区轮作模式,在土地平整并实施了滴管的1790亩土地上,按蔬菜种植品种分成三个片区,分年度倒茬轮作,所有种植的高原夏菜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降低合作社及农户种植成本,切实提高高原夏菜优质率和商品化程度。

据了解,乌鞘岭村通过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探索“返租倒包”经营模式,有效激发了产业发展活力,实现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2021年,乌鞘岭村进一步做强做大了“一户一块田”土地经营模式,全村种植高原夏菜2441亩,其中长寿豆1865亩,莴笋576亩,预计实现总产值1756.8万元。

一年胜一年,农民富起来

“这几年,我们村的高原夏菜卖的一年比一年好。我家原来有13亩地,又承包了17亩地,用来种笋子、生菜、豆子。去年菜价比较高,加上我家的菜品质好,在地头上直接就被收菜的老板打包收走了,收入20多万元。今年行情不错,收入比去年还能高些。”(转3版)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9-08 ——天祝高原夏菜产业托起农牧民“小康梦”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71414.html 1 高原上一抹亮丽的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