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1年09月06日
第04版:市县

庆城 “方寸地”变身农民“增收园”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李世栋 李云

金秋时节,走进庆城县玄马镇贾桥村,金灿灿的万寿菊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山川田野间随处可见群众忙碌采摘的身影。

“2019年我种植了3亩万寿菊,收入七八千元,去年又增加了3亩,一共收入了1万多元。今年我种了10亩,长势非常好。”贾桥村村民刘兴胜说,前些年,家里的地种的都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一年下来的收入还不够当初投入的人工和肥料钱。2019年,在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他种植了万寿菊,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收入越来越好,家里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了。

按照玄马镇统一规划,贾桥村从2019年开始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按照居住区、种植区和养殖区的建设标准,实施庭院改造,形成了万寿菊、蔬菜瓜果、鸡牛羊“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户均“庭院经济”收入都达到了5000元以上,为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蔡口集乡邱家湾村,村民王正鹏忙着喂羊、清扫卫生。按照发展“庭院经济”统一规划,2019年9月,他家建了羊圈养良种羊,年底就收入了1万多元,2020年,又建了2个小拱棚,一年的收入达到4万多元。

王正鹏说:“现在我家一共有4头牛、45只羊、50只鸽子、20多只鸡。今年盖了拱棚,还能种菜,吃不完的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卖了挣钱。”

王正鹏以前的羊圈就在住房旁边,味道难闻,很不卫生,而且棚圈很小,养不了几只羊,现在通过村里统一规划,建立了居住区、种植区和养殖区,这样可以一边养羊,一边种菜务弄果树,家里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了。

发展“庭院经济”不仅可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还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庆城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庭院经济”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把庭院的“方寸地”建成了“增收园”。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9-06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70956.html 1 庆城 “方寸地”变身农民“增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