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1年07月16日
第01版:头版

【小康圆梦·看甘肃】

泉湖镇 设施农业发展步入新轨道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成就,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小康圆梦·看甘肃”栏目,将目光和镜头对准陇原乡村,通过亲历式、见闻式报道,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看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看农村生产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感受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讲好全面小康的乡村故事、“老乡”故事,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力量,鼓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夏日傍晚,走进酒泉市肃州区泉湖镇四坝村,果香、菜香沁人心脾。温室大棚内,一株株番茄、西兰花幼苗,色泽翠绿可人。松土、施肥、浇水……村民王忠夫妻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第一茬番茄已销售完,第二茬预计8月底9月初上市,依靠番茄种植,一座大棚年收入1.2万元左右。”王忠欣喜地告诉记者。

泉湖镇临近酒泉、嘉峪关城区,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发展设施农业产业优势得天独厚。去年以来,泉湖镇把设施农业作为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产业附加值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鱼菜共生”“果菜共生”等新模式应运而生,设施农业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

大棚种菜如今已是遍地开花,但大棚养鱼比较鲜见。蔬菜和鱼怎么共处一“室”,又如何实现共养共生?

蔬菜喝“鱼汤”,笑当好“棚友”。日前,“鱼菜共生”循环农业系统在酒泉市肃州区泉湖镇建成投入使用。这个项目不仅让传统的水产养殖和无土栽培农耕技术实现牵手,更让设施农业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在泉湖镇花寨村“鱼菜共生”项目基地大棚记者看到,西红柿、黄瓜、空心菜、丝瓜等蔬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与普通大棚不同的是,这里的蔬菜没有种在土壤里,而是种在铺满火山石的栽培床上。蔬菜种植区的旁边,便是鱼池,一尾尾肥硕的鱼儿惬意地在水中游弋。

“养鱼水经过过滤和微生物分解,作为‘肥料’提供给蔬菜,被蔬菜吸收过滤后,干净的水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项目负责人吴孝华介绍说,大棚内采用智能互联网技术控制,自动调节温度、湿度、水位等,且整个种养过程都不需要施肥和换水,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

目前,该项目基地共种植苦菊、草莓、生菜、荔枝、龙眼、紫藤花、满天星等37个果蔬绿植品种;养殖加州鲈鱼、中华鲟、草鱼、鸭嘴鱼、军鱼、丁桂、罗非鱼、草金鱼、锦鲤等鱼种,共饲养8000尾鱼,经过适应后,留养率达到100%。

吴孝华说,“鱼菜共生”循环农业系统以生态循环为特点,以资源互补共生为技术思路,除了让产业链得以延伸完善外,更重要的是让农业排放实现最小化,符合当前倡导的生态绿色环保理念,实现了养鱼种菜一举两得,是当前与未来可持续循环型有机农业的良好生态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泉湖镇永久村的果菜共生产业园里,一棵棵西梅和油桃果树郁郁葱葱。树与树的间隙,则按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草则草、宜菌则菌、宜药则药的原则,灵活选择种植作物。

果树未长成,蔬菜添收益。清晨,泉湖镇永久村村民贺生兵仔细查看完果树嫩条长势情况后,便俯下身开始收割打包香菜。他说,“果菜共生”新模式种出的香菜很受市场青睐,一斤能卖6.5元。(转4版)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7-16 【小康圆梦·看甘肃】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60040.html 1 泉湖镇 设施农业发展步入新轨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