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1年07月14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兰州公交车辆利用及运输效率全国排名前列

兰州市道路“疏堵保畅”专项行动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明娟 牛占虎)7月13日下午,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兰州公交集团对绿色公交服务提升情况进行了发布,兰州市公交车辆利用效率和运输效率在全国36个省会和中心城市中排名前列。

会议通报,兰州公交集团目前运营线路141条,总长度4700公里,日客运里程47万公里,年客运里程1.76亿公里;日客运量185万人次,年客运量达6.5亿人次。单车日均载客量750人次以上,单车运营里程每标台5.12万公里、车辆利用效率和运输效率在全国36个省会和中心城市中排名前列。兰州主城区线路共计120条(兰州新区运营的21条线路除外),其中在20∶00前末班收车线路仅有8条,且均为偏远、高坪、陡坡地带线路;在21∶00前末班收车线路22条;22∶00前末班收车线路54条;23∶00前末班收车线路30条;晚24∶00末班收车线路6条。按夜间经济发展服务保障时间划分,兰州市公交线路21∶00以后收车公交线路共计90条,占城区公交线路总数的75%;服务时间在22∶00以后公交线路共计41条,占城区公交线路总数的34%;能够满足主城区商圈、地标、黄河风情线景观带夜间经济繁华各区域的客流出行需求,为加快兰州市夜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保障。据高德地图等多家机构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兰州公交“高峰期平均候车时长”和“绿色出行意愿指数”两项指标全国排名第一。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明娟 牛占虎)7月13日下午,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兰州公安局对兰州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情况进行了通报,兰州“疏堵保畅”专项行动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主城区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近年来,随着兰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日益加剧,“疏堵保畅”工作已经成为道路交通管理的“新常态”和“硬骨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持续组织开展“文明畅通提升”“交通秩序大整治”“减量控大”等专项行动。特别是6月25日以来,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投入交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立足公安交管主责主业,下大力气优化交通组织、整治交通乱象,积极协调区县政府和相关单位,发动600余名文明交通劝导员上路劝阻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乱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针对交通高峰、学校门前等“常态型堵点”,双休日、节假日、大型活动等“假日型拥堵”,以及道路缺陷、路网布局等“结构型拥堵”,“一堵点一方案”分类施策、综合整治。加大信号灯联网联控力度,持续提高信号灯控制应用水平,最大限度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全力加强执法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持续强化乱象整治。积极投入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大交通”格局,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发挥整体性、系统性治理优势,高效统筹兰州全市资源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加大智慧建设,抢抓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机遇,把“智慧交管”融入兰州“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做强前端感知和系统平台,力争实现隐患精准预警、路况精准诱导、拥堵精准疏导,促推交通管理水平和管理质效大提升,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7-14 兰州市道路“疏堵保畅”专项行动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59559.html 1 兰州公交车辆利用及运输效率全国排名前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