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1年06月30日
第06版:市县

康县 发挥产业优势 培育增收动能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张宝

近年来,康县坚持以“生态为基、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党建为先”和“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幸福美丽康县”的工作思路,把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助推剂”,依托康县独特的自然禀赋,深挖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有力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党建引领 培育增收新动能

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行“大党建”理念,将“党建+”模式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逐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发展的新路子。

太石乡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有力抓手,积极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根据各村特色资源及区位条件,由各村党支部牵头,引导能人大户发展有机蔬菜,建设大棚40座,动员群众沿江栽植油橄榄800余亩,种植大黄300余亩,初步实现了“一村一个产业示范园”的发展目标,有效带动了全乡群众增收。

碾坝镇立足当地自然优势,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和产业大户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木耳、蔬菜等种植业和休闲垂钓、草莓采摘等观光农业,极大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碾坝镇青岗坝村党支部书记崔晓玉带头成立了康县云雾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地栽木耳,去年种植地栽木耳3.6万袋,出产5200多斤,按每斤30元批发价计算,增收超过15万元。

抢抓机遇 产业之花遍地开

近年来,该县抢抓“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国际论坛项目建设机遇和乡村振兴政策东风,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王坝镇紧密结合全县产业发展整体布局,巧借全域旅游大景区建设东风,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合作社+种植户”的方式,以点带面,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获得更好的收益。目前,全镇已种植万寿菊100亩、红豆杉80亩、猕猴桃50亩、大黄700多亩;养殖中蜂6000箱、牛羊350头、生猪600头、土鸡1.2万余只,迈出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步伐。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抓重点、破难点、补短点、树亮点,寻求新突破、呈现新变化、收获新成果,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王坝镇党委书记曾岗说。

富民强村 鼓起群众“钱袋子”

迷坝乡马莲咀村重点扶持培育一批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稳步发展香菇、木耳、天麻、金耳、绞股蓝等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发展袋料香菇100万袋,天麻种植200多亩,椴木木耳500多架,中药材种植1000多亩,带动全村400多名群众实现增收。

三河坝镇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建成集农业特色产业培育、生产、加工、培训、技术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园1个,以“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为目标,进一步激发了园区发展内生动力,扩大了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集聚效应,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30岁的三河坝镇水草坝村群众贾艳红长期在镇上照看孩子上学,没有稳定收入,随着产业园区的建设,入驻合作社、企业用工不断增多,贾艳红到园区务工,依靠自己的劳动,每个月都能拿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我在家里带两个孩子上学,空闲时间到园区打小工,栽(天麻)花粉、种天麻,每天能挣一百多元钱,已经干了一个多月了,挣了三千多元钱了。我现在不用出远门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孩子。”贾艳红说。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6-30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57479.html 1 康县 发挥产业优势 培育增收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