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1年04月15日
第01版:头版

补短板 省人力 提效益

——甘肃特色产业耕种收机械化推广调查

大黄施肥开沟移栽覆膜镇压联合作业机 庄俊康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庄俊康 祁玉洁

近年来,我省特色产业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助推下蓬勃发展,然而特色产业发展中耕种、收获大部分依靠人工作业,还面临劳动力短缺困境。为此,我省农机推广部门和生产企业聚焦“六大特色产业”的农机化研发,大力推广中药材、马铃薯等产业耕种收获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替换人工提升效益。

破解特色产业机械化难题

药材种植时要一株一株按照顺序摆放在垄沟里,收获的油橄榄要人工一背篓一背篓从山里背出来,玉米抽雄需要人工去除等。在我省,一些特色产业种收一直以来主要依靠人工作业来完成。

近年来,我省农机推广部门和科研院所全力研发特色产业机播机收问题。近日,我省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党参铺膜露头栽培联合作业机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也意味着我省有望实现党参全程机械化。

4月10日至11日,记者跟随全省中药材抓点示范行动现场推进会的会议代表在道地中药材主产区陇西、宕昌、岷县等地看到,一款新型中药材移栽机受到广大药农和农机手的青睐。

在陇西县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核心试验区福星镇元头坪村,机声隆隆、人头攒动,随着拖拉机的徐徐开动,坐在投苗机上的6名投苗人员忙着向机器药苗输送链上放苗,3卷地膜同时慢慢展开,种苗、展膜、覆土等工序依次展开一次完成,引得围观的老百姓赞叹不已。

“药材种植最费工费时,这种机械种下的苗子深度、稀稠刚合适,省时省力”。陇西县福星镇党委书记张占军说,有了这种机械,解了我们药材种植缺少劳动力的燃眉之急。

同样在陇南武都区,是我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也是油橄榄主产区。在海拔1000~1200米陡坡山区,运输极为不便。去年以来,武都区引进了山地轨道运输装备,使油橄榄的生产运输从传统的“人扛马驮”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作业,破解了武都区机械化运输难题。

陇南兴源油橄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茹小燕感慨地说,以前运输采摘的油橄榄全靠人力,现在开着过山车就把油橄榄轻松运到路面上来。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刘文武介绍说,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特色产业配套农机化发展问题和短板,从增加农业机械总量,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着手,重点实施农业机械累加补贴、农机社会化托管服务作业补助、农业机械研发与试验示范三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据了解,近5年来,我省累计补贴中药材、马铃薯、苹果生产及粮改饲配套机械5000多台,建立74个省级特色产业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投入各类新农具5000多台(套),为全省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撑。

今年,我省农机化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六大特色产业和循环农业发展,持续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补短板,强弱项,优先保证粮食、生猪及特色产业生产所需机具供给,加大中药材、马铃薯、蔬菜、林果、粮改饲、畜禽粪污处理等关键薄弱环节农机装备研发,拟新增各类农业机械3万台以上,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益。

(转7版)

2021-04-15 ——甘肃特色产业耕种收机械化推广调查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45718.html 1 补短板 省人力 提效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