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1年01月13日
第03版:市县

山丹:扶贫车间助推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郑朝华

山丹县紧密结合县域特色产业、依托重点企业,因地制宜,全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为贫困劳动力搭建起了就业桥梁,为激活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寒冬时节,走进山丹县海兰达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机杼声不绝于耳,数十名妇女正在工作台前紧张忙碌地作业。

“我们和江苏、上海、安徽及兰州等地多家企业签订了订货合同,订单量大,必须加快赶制,才能按时交货。”海兰达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负责人刘春燕说。

在棉衣缝制区,工人们正聚精会神埋头工作,王玉琴又快又认真地缝制480件棉衣的拉链,“这些棉衣是兰州一家公司下单的,要求在5天之内完工,时间比较紧张!”王玉琴说,一件衣服需要配料、绣字、上机等十几道工序,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还需过硬的技术。王玉琴已在厂区干了4年,由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小组长,现在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

王玉琴是山丹县李桥乡东沟村一名建档立卡户。以前依靠家里几亩地,一年的收入不够糊口。自从她和丈夫在扶贫车间打工后,年收入在7万元左右,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裤子区,记者见到了“老裁缝”薛霞,她是海兰达服装厂裤子拉链组的一名工人,正在为兰州供热运维赶制工作服。今年34岁的薛霞因14年前的一场事故,失去了左手,落下了终身残疾,只有右手的她,找工作处处碰壁。但面对生活的重压她没有放弃,积极参加县上举办的就业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顺利进入海兰达服饰有限公司,开始了新的生活。

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我在车间从事衣服缝纫工作,每月基本工资和奖金加起来共计3000多元。”薛霞笑着说,扶贫车间让他们的生活既得到了保障,也有了尊严和体面,真正做到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贫困户的命运通过“小小车间”得到“大大改变”。

海兰达服饰有限公司位于山丹县沃谷创业园内,2019年7月,公司被认定为山丹县第二批扶贫车间,为附近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特别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家庭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在扶贫车间产品展示厅里,款式新颖的服装简约而不失时尚元素。“产品销售渠道正在稳步拓展,为满足市场需求,现在筹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场地、设备等已经落实,正在招收新的工人,未来将带动更多贫困群众来这里就业。”刘春燕说。

据统计,去年以来,山丹县5家“扶贫车间”直接带动就业437人,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62人,较上年增加9人。

为激发留守妇女工作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海兰达扶贫车间还建立了积分超市。走进扶贫车间“巾帼建功”积分超市,几个大货架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种生活日用品,每个货架上都贴着与商品相对应的兑换分数,墙面上还贴着得分守则和兑换细则。

工人陈凤说:“我对积分超市里的那个双层锅中意了很久,需要80分的积分才可以换取,按照积分超市的管理规则,我现在已经76分,如果自己再能评个公司里的最美家庭又可以得到4分,这样算下来,就达到80分了,那个锅就可以兑回家了。”

“巾帼建功”积分超市作为山丹县首家建在扶贫车间的积分超市,“超市内所有物品都靠工作积分换取,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工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刘春燕说。

据了解,在实现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后,山丹县的政策措施仍会保持稳定不变,无论是对扶贫车间还是贫困户,帮扶措施都不会“踩下急刹车”。该县将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支持发展扶贫车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我打算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以‘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再扩大生产规模,让车间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增收。”刘春燕说。

在政策指引下,山丹县一方面积极做好扶贫车间建设,积极鼓励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等群体,同时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至目前,共为5家扶贫车间拨付奖补资金28.6万元。

另一方面,山丹县加强对扶贫车间带动就业的宣传力度,让一些想就业却没门路或因自身因素不能外出的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扶贫车间盘活农村现有劳动资源,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实现效益最大化,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21-01-13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32184.html 1 山丹:扶贫车间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