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1年01月13日
第01版:头版

国投白银风电 绿色发展好风光

国投白银风电酒泉项目员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吴正楠

迎风起舞,逐日前行。2007年成立以来,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从西部青海的青藏高原腹地荒漠,到东部渤海之滨的天津,用一个个落地生根的白色风机和一块块深蓝的光伏板,筑起了国投电力绿色发展新高地,构建风、光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

戈壁滩上的坚守

常年与风沙作伴,与戈壁为伍,用青春在高原上追风逐日,是地处海拔2800米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宗加镇贝壳梁国投白银风电人工作的真实写照。

国投白银风电是第一家在海西州都兰县和格尔木市建设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公司。茫茫戈壁荒滩上,国投白银风电贝壳梁风电项目距最近的宗加镇20公里,距格尔木市140公里,距都兰县城296公里,8名平均年龄29岁的员工坚守在这里,确保风机安全高效运转,清洁能源源源不断送到千家万户。

今年33岁的陶晶现任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青海贝壳梁风电项目副总经理。从2010年7月到公司上班后,就一直坚守在青海。“这里海拔高,气候干燥,自然环境恶劣,但我们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奉献。”陶晶说,干风电就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孤独,生活单调但有目标。

身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陶晶和同事们经常顶着风沙巡检,排查风机故障,经常一忙就到深夜,最长的一次风机故障排查连续进行了三天。2019年7月,陶晶和同事们自编自导自创了《巡检之歌》:“风雨无阻纪律严,巡检就是保安全,奉献才有美好明天……”用歌声唱出了职业心声。

国投白银风电青海格尔木光伏项目职工戚娅倩2016年入职,今年元旦刚结婚,爱人在北京读博士,她上班的光伏电站距离格尔木市区30公里。“我们工作性质独特,平常上班住宿舍,休假就回景泰了。”戚娅倩说,这里距离市区远,快递送不到,自己很少在网上买东西。

疫情期间,坚守生产一线的甘肃酒泉一风电项目总经理史旭春被隔离45天,这个时候妻子又去武汉抗疫一线抗疫33天,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4岁,只能让老人帮忙照看。

在地处甘肃瓜州北大桥的国投酒泉第二风电厂记者看到,员工都是4个人或者6个人住一间宿舍,方圆50公里是戈壁荒滩,生活用水都是从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来的,风吹石头跑,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条件异常艰苦。“由于建厂早,老机型故障高,员工白天在现场处理风机故障,晚上经常在室内写报告。”甘肃酒泉二风电项目副总经理谢建成说。

去年7月硕士毕业刚入职国投白银风电的易宁在酒泉一风电项目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基层工作。“与大城市相比,这里虽然艰苦,但对自己的人生是一种历练。”易宁说,在基层真实了解到一线的生产情况,有利于以后的工作。

为了能让同事回家过春节,公司回族员工马元更是连续6年春节坚守在青海风电项目现场值班。正是这些执着坚守团结协作的90后员工,在默默奉献中把取之不尽的风光资源转化为绿色电能,让搁置了数千年的戈壁荒滩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数据显示,国投白银风电2020年1月发电量同比增加4.41%,2月发电量同比增加18.42%。

刘雪松的工作室

新能源让戈壁荒滩焕发出生机活力,也成为年轻人技术创新的新引擎。

建厂早、机型老、设备老化、故障多,是国投白银风电瓜州两个项目共同存在的问题。“风机过了生产厂家的质保期,解决故障全靠职工自己。”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甘肃酒泉一风电项目总经理史旭春说。

(转6版)

2021-01-13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32164.html 1 国投白银风电 绿色发展好风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