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0年12月03日
第01版:头版

走进天水看发展系列报道之八

多元“合作”的张家川经验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缑玉明 李双胜 苏叶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张家川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联合体+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培育出了一批民主管理好、服务能力强、产品优势大、社会反响好的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推进了全县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效提升了农业规模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产业增收。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贫困户发展增信心

走进张家川县梁山镇唐刘村玉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整齐齐码放的打包好的青贮饲料,养牛大棚里,四十几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正在悠闲地反刍。随着饲养员黄富贵提着一筐饲料走近,牛群立即活跃起来,叮叮当当的铜铃声此起彼伏。

“和其他地方不同,我们这个合作社是村党支部领办的。”唐刘村村主任马玛玛说,唐刘村玉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基地一期总投资90万元,建了养殖大棚,流转土地300亩种植饲草,购进能繁母牛和育肥牛42头,年底25头育肥牛就可以出栏,毛利最少在10万元左右,除了给贫困户分红,村集体也能有8%的分红。此外,喂牛、打扫清理牛舍、种植饲草也需要劳动力,村民可以在这里打工增加收入。目前在养殖基地务工的村民有20多人,做青贮饲料的时候,用工人数可达40人左右。

梁山镇位于张家川西北边陲,地处张家川县、秦安县和平凉市庄浪县三县交汇之地,是全县自然条件较差的乡镇,由于位置偏远、土壤贫瘠、产业单一,贫困人数多,曾经一度成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乡镇。

梁山镇副镇长李芳平说:“要想强村富民,就必须有带头人、好班子、好产业,自己‘造血’。但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大的龙头企业,也缺少有实力的种养大户,依靠群众自己发展壮大产业难度很大。如何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我们探索性提出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让村‘两委’干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发展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做给群众看,进而激活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为此,梁山镇将传统养殖作为助农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以合作社指导建场为带动,以农户家庭养殖为载体,不断发展壮大特色牛羊产业,努力实现“村有脱贫产业、户有增收渠道”的目标。同时,着力把传统产业优势、生态优势进行梳理细分,以村定项目、按户领任务,在项目安排、措施制定上出实招,千方百计带领贫困户脱贫。目前全镇共建成养殖合作社31家,规模养殖户306家,共存栏牛6280头、羊8860只,年出栏牛3000头,羊5000只,极大地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拓宽了致富路。种养业成了梁山镇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公司带动合作社,群众鼓了钱袋子

11月初的大阳镇大阳村南山梁上,已是寒气逼人。但不远处层层叠叠的梯田里却是机器声隆隆,人声鼎沸,一台大型机械前面走过,被挖出来抖掉土的中药材在地上铺了一层,十几个人在后面快速捡拾整理,一派热闹景象。

张家川大阳镇大部分地区气候阴寒,适合种植中药材。以前也有不少人种植中药材,但由于种植分散,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为了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该镇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决定依托该地区有利的地理气候条件,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引导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种植中药材,通过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抢抓农村“三变”改革政策机遇,组织引导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和中药材种子,成熟时以保底价格收购,发动有意愿的村民种植党参、黄芪等中药材。在此基础上,引进天水圣慈药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而且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当下,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大阳镇部分农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据了解,近年来,张家川县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引进农牧企业25家,建成扶贫车间65个,规范运营农民专业合作社326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万元以上。(转7版)

2020-12-03 走进天水看发展系列报道之八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25518.html 1 多元“合作”的张家川经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