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0年10月23日
第03版:财经

尽锐出战拔穷根

(接1版)

从养一只羊到养几百只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面对环县的贫困现状,还需要拿起发展产业的“武器”,促进群众增收。养羊,是环县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基业,从满山放羊到合作社圈养,从一户零星两三只到现在一家几百只、合作社成千上万只,从以前的粗放型喂养,到现在是集约型喂饲。

说起环县养羊,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口一词念羊经,一心一意兴羊业,千家万户发羊财”“种好草、养好羊”“羊名天下,寻香环县”的醒目标语在村口、合作社宣传栏比比皆是。

2018年,洪德镇张塬建成了集肉羊繁育、饲草加工于一体的标准化万只示范养殖场,建设规范化羊舍36栋,目前羊只存栏达到1.1万只。负责场内AB区生产的区长高建峰带着同事们正在给羊做防疫,“每两天消一次毒,羔羊从出生到断奶打四次疫苗,妊娠产前45天做个三联四防……”科学化防疫是洪德镇张塬养殖场标准化生产的具体实践。张塬养殖场通过“331+”肉羊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洪德、小南沟两个乡镇409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固定分红4500元,连续分三年。同时养殖场还在饲草收购、务工、技术培训等多方面对农户进行辐射带动。近年来,环县持续推进肉羊产业向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绿色循环发展。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189万只,走出了“好地种好草、好草喂好羊、好羊育好种、好种出好肉、好肉卖好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小杂粮是环县的老产业,近年来,这项老产业华丽转身,科学种植,电商销售,鼓了农民口袋,甩掉“贫穷”帽子。近年来,车道镇通过“种植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略高于市场的保护价开展订单种植,通过深加工增加小杂粮附加值,探索出消费式扶贫推销产品。今年,环县小杂粮种植面积约60万亩,其中豆类16万亩,糜、谷4万亩,荞麦40万亩。自2018年以来,环县将小杂粮产业做为脱贫攻坚优势主导产业来抓,按照“政府补助扶持,企业订单带动,贫困户种植收益”的发展思路,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着力培育以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为突破口、以“三变”政策为基石,实现精准扶贫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动互利共赢发展。

贫困村变旅游村

国庆节前夕,环县八珠塬第三届乡村旅游体验行活动暨黄酒文化节隆重开幕,游客齐聚八珠乡,吃美食、赏美景。刚刚过去的八天国庆、中秋假期,环县八珠塬游客纷至沓来,人山人海,赏高原花海、品农家美食、享受这难得的乡村“慢生活”。美食街十碗席店里,厨师慕海成格外忙碌,为游客准备特色美味。

早在2017年,慕海成就看准了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他就带着老婆到山西学习铁板烧、砂锅和十碗席的做法,回来后就开了小吃店。“每天有近1000元的收入,全年平均收入比外出务工好,现在不仅照顾了家,还能赚钱。”慕海成说,“以前十碗席都是主席、待客,待贵客用的,现在把这个传承下来,让后人都知道这里的老风味,还是非常可口的。”

八珠塬村小吃一条街有响当当的十碗席、猪血烩豆腐、羊羔肉、八珠黄酒等特色小吃,是整个乡村旅游中最活跃的产业。而最吸引游客的则是八珠乡的高原花海,从2017年建成以后,通过连续四年的改造提升,现总面积达300亩,共栽植马鞭草、万寿菊、小丽花、大丽花等9个特色观赏花卉品种,成为广大游客散心游玩的好去处。八珠花海毗邻八珠塬村易地扶贫搬迁点,40户农户每户入股1万元,每年固定分红1000元;村集体入股200万,每年分红12万元,同时每年吸纳105户农户进园务工。八珠花海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双赢”。

环县腾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富告诉记者:“今年自9月16日开园以来,每天人流量在1000人左右,预计全年收入在50万元到60万元左右。”环县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坚持走“产业+乡村旅游”“文化+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环江三十里旅游风景线、东老爷山景区等8个精品景区和1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环县共接待游客4.34万人次旅游收入2426万元,重点景区山城堡战役纪念馆更接待游客9391人次。今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37.9万人次,旅游收入1.33亿元。

2020-10-23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16907.html 1 尽锐出战拔穷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