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葛学忠
通讯员 韩玉良
盘点积石山县脱贫攻坚“家珍”,成果喜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初始下降18195户8.3万多人,贫困发生率从36.36%下降到1.15%,9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退出比例达到100%,2019年底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19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68.3元,预计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左右。全县建制村通硬化路和自然村通动力电,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农村危房全部清零、村级卫生室全覆盖,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成果的背后,有一个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坚强“堡垒”在发挥着“调度员”和“吹哨人”的作用,优化着每一笔扶贫资金,监督着每一笔资金落到实处、用到点上。记者了解到,积石山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优化应用主要有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流向。
据介绍,积石山今年对符合奖补条件的建档立卡户按照每户5000元、1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引导群众扩大养殖规模,打造“万头乡、千头村、百头社、十头户”。目前共发展养殖大户8760户,牛羊存栏分别达到5.71万头、23.3万只。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逐步扩大投保范围,防止因灾害和市场风险造成贫困户种养产业收入减少。
通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建设扶贫车间等方式输转劳务,引导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稳定增加收入。建设扶贫车间30个,吸纳就业1211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934个。同时,积极推进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乡村旅游等扶贫新业态,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总投资4.07亿元、装机容量67.15兆瓦的“十三五”光伏扶贫项目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全县开设淘宝店铺318家,累计销售额5100万元。建成农家乐72个,扶持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1591户。
“资金要用到哪里,怎么用,我们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压缩‘三公’经费,整合优化涉农资金,把每一分钱花到脱贫攻坚的刀刃上,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撬动社会资金,让财政资金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石山县财政局农业股股长韩晓章说。
积石山县财政以“绣花”功夫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危房改造等各项攻坚举措落到实处,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个精准、七个一批”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敢死拼命的精神,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优化资金,劲牛拉大车,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形成五指合拢破冰脱贫攻坚的重拳合力,打出了健步康庄路的组合拳。
“2020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9489.05万元。其中:中央44639.85万元,省级14849.2万元。整合后的资金主要用于全县贫困村及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各类项目建设和已完成脱贫任务的非贫困村巩固提升工程。”积石山县财政局负责人沙学英告诉记者。
“涉农资金整合,有效形成了五指并拢的‘重拳’,实现了财政涉农管理机制的创新,转变了部门职能,形成了涉农工作合力。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解决贫困群众增收的根本举措,以建立带贫减贫机制为核心,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夯实持续稳定脱贫基础。”县财政局副局长石睿华介绍说。
据了解,该县涉农资金整合结合全县精准脱贫战略,创新产业思路,注重健全产业支撑体系,先后实施“123+N”产业基础扶持工程、“153+N”产业奖补达标提升工程,制定《积石山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发展壮大养殖产业奖补办法》《建档立卡劳动力输转就业人员劳务奖补办法》《扶贫车间扶持奖补办法》《光伏扶贫电站收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奖补办法》等配套政策,用一系列奖补措施助推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共整合11.23亿元涉农资金,用于到户到人的产业增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