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0年09月23日
第05版:交通

四座桥的变迁

连心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关亮亮 马琼晖

几年前,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一条蒲河在世代哺育村民的同时,也将整个村子天然地分为两半。这条河曾经给两岸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村里也没有像样的路,村民出行成为难题。

2006年,香港一家慈善机构在村里修建了第一座桥——无止桥,这座由铁架和竹板制成的桥仅供行人通行,但总算结束了村民涉水过河、隔空喊话的历史。2015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展开,西峰区紧邻无止桥建成了第一座漫水桥,从此车辆、行人自由地穿梭于蒲河之上。一年后,在距漫水桥3公里的蒲河上游一座更长的“连心桥”又被架起,不仅承载着群众出行的任务,更成为毛寺村地标性的旅游景点之一。2019年“问显大桥”建成,连接起显胜乡毛寺村的文洼组和泾川县荔堡镇的问城村,对发展小盘河水库周边水上娱乐项目,拓宽旅游增收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寺村四座桥的变迁是庆阳农村地区依托交通扶贫,改善群众出行、生活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毛寺村新修道路11条43公里,沥青、水泥路替代了土路和砂石路,群众生产生活因为路的改善而越发舒适便利。到2018年,西峰区交通运输部门建设的10.8公里长的毛寺村公路改建工程解决了沿线显胜村、铁楼村、毛寺村1060户群众的出行难题,大大缩短了村民出行的距离。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在大力实施交通扶贫前,庆阳全市三分之一的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三分之二的自然村不通砂石路。由于道路不通,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农用物资和生活用品运不进来,收获的农产品也运不出去。有的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一沟相隔、一河相阻,“拉话话容易,见面面难”的状况并非玩笑。

2013年,庆阳市启动实施交通扶贫攻坚大会战,通村沥青(水泥)路建设迈入了快车道,通过“三年大会战,一年大扫尾”,新修通村沥青(水泥)路7337公里,新增636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480公里,2016年底全市1261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沥青(水泥)路。

如今,毛寺村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样板村”。一条蜿蜒曲折但平坦宽敞的村道将车引到村口,从路边望去,绿树掩映下,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房屋整齐地排列在路两边。走进村内,由窑洞改造的乡愁纪念馆、村委会围成环形广场,村民在广场悠闲地聊天、下棋、跳舞,让人在静谧祥和中体会到一缕浓浓的乡愁。

路通了,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出行、生活条件,还带动了产业发展。“毛寺村公路改建工程是以‘交通扶贫+生态旅游+特色产业’为模式实施的产业开发、生态旅游道路,助推毛寺村黑老锅3A级景区为主的蒲河川生态旅游及沿线17个农业产业示范园高质量发展,全村年均增加收入10万元。”西峰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说。

在交通扶贫的推动下,宁县、环县等县区也逐渐打造出苹果、羊肉等品牌产业。庆阳市在公路沿线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7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社621个,优质苹果种植面积达到百万亩,培育形成川地灌区为主的设施瓜菜片带和以重点塬区为主的特色瓜菜、高原夏菜片带83.89万亩。

把农村公路与产业基地链接起来,建设扶贫路、产业路、旅游路,庆阳着力构建起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便捷通道和绿色通道。

2020-09-23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212725.html 1 四座桥的变迁 /enpproperty-->